分享到: | 更多 |
黄彦宇(左一)和村民一起为葡萄树剪枝。本报记者程光摄
走水泥路,鞋不沾泥;用沼气做饭,锅不烧柴;吃自来水,不用花钱;看有线电视,还不用缴费……这就是眼下松原市宁江区伯都乡杨家村两个自然屯285户家庭1130口人的幸福生活。
杨家村的群众也因此自豪地说:“没办法,谁让我们摊上了一个值得信任的当家人呢!”他们信任的当家人就是黄彦宇。黄彦宇今年45岁,杨家村生人,年轻时,他走出这个贫穷闭塞的小村进城打拼,凭借自己聪明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经商办企业赚到了钱,他又回到这个曾经养育他的村子,决心带领家乡父老走上富裕路。2000年,黄彦宇走上杨家村委会主任岗位,2007年换届,当选杨家村党支部书记,2010年,杨家村党支部升格为杨家村党总支,他担任了杨家村党总支书记。
为了解决群众饮水安全,他多次跑水利部门协商,争取到30万元资金,打了深水井,铺设了自来水管道,群众喝上了纯净甘甜的放心水。
为了解决群众出行难,他与交通部门协商,先后两次争取资金20万元和25万元,完成了10.8公里巷路的硬化。
为了解决农田干旱,几年来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打机电井,使机电井的数量由原来的7眼增加到59眼,全村450公顷耕地能够100%得到浇灌。
为了使村民有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他争取资金建设了垃圾点3个、新型环保厕所243个、沼气池244个、路灯150盏。同时,他还带领群众进行村屯绿化、美化工程,把全村房屋外墙粉刷一新,百姓家围墙也进行了统一修建粉刷,并在墙上写满勤劳致富标语、安全警示语、精神文明标语等。另外修建了占地1000平方米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和文化书屋,以及健身休闲广场、篮球场等,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为了拓宽致富出路,增加群众收入,黄彦宇发挥带头作用,先后筹资兴建了沙场和纯净水厂,解决了本村贫困村民30多人就业。2012年末,黄彦宇了解到无公害蔬菜种植是发家致富的一条好路子,于是引进能人,建立蔬菜种植基地,确立了“唱好蔬菜经,做活田文章”发展思路,以“示范基地”为窗口辐射带动广大农户参与种植,建立起“公司+协会+农户”的模式,起到了“做给农户看,带着百姓干”的示范作用,形成了西红柿、黄瓜、茄子等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优势
产业。谈起这些,黄彦宇异常兴奋,他对记者说,2013年,杨家村人均收入达1.87万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目前,杨家村已发展蔬菜大棚52栋,每栋大棚年创利润3万元以上,可就地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100人。年底再建设50栋大棚,杨家村明年的效益会更加可观。
黄彦宇的业绩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分别于2008年和2010年荣获“宁江区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吉林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省级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他带领的队伍多次获得“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记者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