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离埃博拉最近的人:隔离时对儿子思念又愧疚
//www.workercn.cn2014-08-18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开栏的话:

  埃博拉病毒席卷西非,在病毒扩散引发的恐慌中,一群来自中国的白衣战士,或坚守援非第一线,或飞赴非洲,迎战埃博拉。这些人是谁?他们将经历怎样的故事?本版今日起推出栏目“离埃博拉最近的人”。

  隔离时对儿子思念又愧疚

  王煜

  我叫王煜,今年43岁,出生于新疆石河子,是中国援塞拉利昂第十六批医疗队中的一名内科医生,目前在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金哈曼路医院工作。

  7月22日上午10点,一位30岁左右的塞拉利昂女病人在弟弟和丈夫陪伴下来到金哈曼路医院,之前她曾去别的医院和诊所看病但被拒绝,出于对中国医生的信任来向我们求助。当时,弗里敦还未出现埃博拉感染病例,我们就按正常程序给病人输液。出于谨慎,医院第一时间对病人的血液进行了检测。23日晚上,检测结果显示,病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24日,病人被送到指定医院,同日去世。

  7月24日早晨,因直接接触病人,我被告知需在驻地宿舍接受隔离观察。突然一个人被关在房子里,我有些坐卧不宁,心中感到失落、孤独,还有些担心。隔离的第三天,我将被隔离的消息告诉了妻子。我是家里的顶梁柱,隔离期间妻子的压力也很大,但每天都会通过电话、微信表达问候。儿子今年13岁了,我对他除了思念外更多的是愧疚。想到家人,我逐渐调整好心态,开始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练练英语、写写日记。队友们也一直鼓励、安慰我。平常一起工作的当地护士打来电话,询问我的身体情况,告诉我他们在为我祈祷。到8月12日,我结束了21天的隔离观察,回到工作岗位。我要感谢家人、朋友、同事们的支持,帮助我度过困难时刻。

  我在队里既是医生也是翻译,喜欢和当地人交流。作为中国医疗队的医生,援非是高尚、光荣的工作。现在,我对这个国家、对这里的人民、对医院的工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当地人善良、热情、淳朴,对医生很尊重。我们对病人也是将心比心,用心去看病。

  中非之间有深厚的友谊。我们会在未来的时间里,更多地为当地百姓服务。

  (作者为中国援塞拉利昂医疗队队员,本报赴塞拉利昂特派记者张建波整理)

  四处可见当地孩子在踢球

  李鑫

  历经24个小时,跨越亚、欧、非三洲,北京时间8月17日1时,我终于来到了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

  北京市卫计委在12日组建第一批援几内亚医疗队,15日,我接到医院紧急通知,要作为北京市首批抗击埃博拉援非的三名专家之一前往几内亚,另两位专家分别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和北京市疾控中心。我们的任务,是要指导和帮助当地开展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救治工作,并对当地华人进行健康教育和防控救治,时间大概为一个月。

  在科纳克里,我们并没有感觉到市民的恐慌,四处可见孩子们在踢着足球。请亲人们放心,我会沉着、冷静开展工作,平安归来!

  (作者为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医师,本报记者王君平整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