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轻轻推开榆林聋儿语言康复学校朱红色的大门,校园里是一群特殊的儿童——他们不会发出声音,也听不到别人的话语。看到我们进来,用肢体语言表达着好奇和欢迎。迎出来的是一位头发斑白的老妈妈。
她就是被誉为“中国式莎莉文”、无怨无悔为爱坚守37年,近日被评为“陕西好人”的榆林聋儿语言康复学校校长杨钝。
杨钝出生在中医世家和教育世家。1976年,儿子被炮震聋失语后,杨钝在老中医父亲的指导下,针对儿子的康复需求,开始了对聋哑儿童医疗康复、语言康复、教育康复的研究和实践。1977年,杨钝在考察中外聋童教授法、尤其是英式和美式教授法利弊的研究中得到启示,将二者和汉语拼音方案三者揉在一块,创造了一套集音素分解组合快速语训法、聋哑儿童使用中小学普教课本与常态儿童同步进度教学法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并把这两种方法在儿子身上试用。
1979年,杨钝在自己执教的小学,吸收了包括儿子在内的三名聋哑儿童随班就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试用自己创造的教学方法,获得了成功。
1985年,杨钝带着包括儿子在内的三名聋哑儿童与河北省一所聋校合作进行大群体测试,使儿子成功完成小学和初、高中的课程,并且,两进大学,完成了部分大专课程。
有了这个学历基础,又根据儿子的爱好和特长,杨钝采取请高师、上工地的办法,引导儿子学习和掌握了10多种职业技能,而且都达到了少苦天成、虽是手工却无异天工,最低也达到匠工的程度。七年前,杨钝的儿子组建了榆林市壮皕福聋人机械修缮装潢公司,并担任总经理。从此,以公司为核心,开始带徒式教学,同妈妈一样,一批一批免费带徒,让聋哑人获得自理、自立、自强的多门技能,取得经营和教学双成功。
在成功教育儿子的基础上,杨钝自费创办了榆林聋儿语言康复学校,针对各类语言障碍儿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学校不设置特殊课程,填补了榆林市几十年没有特殊教育的空白。
学校建立之初,只有8个孩子,校址就在杨钝家里。
1989年,杨钝将校址迁往戴兴寺,本以为可以摆脱以前教学环境局促的困顿。但是,戴兴寺的简陋成了一个大问题。
有一次,半夜突然下起大雨,屋顶开始漏水,还在熟睡中的杨钝被雨声惊醒,看着雨点滴在学生们的脸上,她赶紧一个个地叫醒学生,约半个小时后,这些学生才被叫醒,但此时,孩子们已经个个都成了“落汤鸡”。
榆林聋儿语言康复学校的学生,有的是全托、有的是半托,还有的则是被父母遗弃于此,几年也不来看望。有的孩子甚至不懂怎么上厕所,不懂如何表达最基本的喜怒哀乐。所以每一位带班老师,就担当起了“妈妈”的角色,吃喝拉撒样样都教,样样都管。
杨钝说:“有个孩子刚进来时什么都不懂,想上厕所,裤子也不脱就开始解决,即使带她到厕所,完了后就一直站在那儿,不知道回教室。现在好多了,她不仅学会了上厕所,也开始慢慢地说话,和人进行沟通。”
最好的教师是家长,为了鼓励家长学习教语障儿童的技法,榆林聋儿语言康复学校一直敞开大门,不收家长分文,帮助他们学习教语障儿童的技法。到目前,学校已累计收训聋哑儿童1000多名,培训家长师资100多名。
建校以来,虽是校长,但杨钝从未离开三尺讲台,一直坚持带班,而且是大班,每班最少8人,多则20人。
如今,虽已是古稀之年,鬓染寒霜但杨钝仍然带班带课,37年如一日,寒暑不辍、风雨无阻。
杨钝37年如一日为爱坚守,真情付出,得到了家长与社会的肯定和支持。1991年,被选为中残联第三次主席团会议特邀代表。同年3月,陕西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全省学雷锋先进个人荣誉称号。1993年10月,受到国务院11部委的联合表彰。1995年被评为陕西省首届巾帼十杰,同时被授予陕西省“三八”红旗手称号。2003年被评为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记者 王雄 通讯员 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