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帮外地患者找旅馆
去年8月一个炎炎夏日,叶润萍看到,有一名40多岁的妇女拉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朝她走来。看到小姑娘走路一瘸一拐特别费劲,叶润萍的心揪了起来。这名妇女向叶润萍打听附近有什么大医院,叶润萍当即决定亲自领着娘儿俩上医院。
就这样,叶润萍将小姑娘抱上电动车,一路推着车,陪着娘儿俩去同仁医院。路上,女孩母亲哭着告诉叶润萍,她的丈夫在工地出意外去世了,她借钱带女儿来北京看病。
听到这里,叶润萍充满了同情和怜悯,她说起了自己照顾瘫痪丈夫十多年的故事。渐渐地,女孩母亲擦干了眼泪。到了医院,叶润萍跑前跑后地帮着娘儿俩挂号看病。医生开了一堆化验单,并不是当天检查就能出结果。
“你俩有落脚的地儿吗?”叶润萍关心地问。女孩母亲直摇头,于是叶润萍又推着电动车,带着娘儿俩走街串巷地寻找便宜旅馆。一个多小时后,将娘儿俩安顿好,叶润萍才放心离去,身上早就汗得湿透了……
当上队长责任更大
像这样的外地患者,叶润萍已经记不清帮过多少次了。她说,正是因为丈夫病了,她才感同身受,想给这些患者力所能及的帮助,哪怕是精神安慰。其实,不论是在站台上、在志愿服务岗位上,叶润萍都是这样热心肠,用北京人的情义和担当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因此也得到大家对她的信任、爱戴和尊重。
就拿景山宽街东行站来说,虽然这里站台狭窄,客流量大,但乘客们都能自觉排队候车,哪怕是雨雪天;有时遇到交通堵塞,车辆间隔大,乘客能排队二三十米长。这一站也被命名为全市“自觉排队示范站台”。
去年,叶润萍被评为市“三八”红旗手。今年3月,她成为东四中队的队长。叶润萍说,每个月她都会组织队员开两次例会,会上大家交流最多的莫过于这种帮助乘客的小事儿。同事的话“人有事儿,咱不能不管”,引起了叶润萍的共鸣。她越来越觉得,虽然公共文明引导员是个平凡的志愿服务岗位,但也是伟大的,因为可以帮助到身边无数的人。(本报记者 王琼 景一鸣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