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京原线K89+727处I级防洪看守点,是北京铁路局5处防洪看守点之一。为了确保汛期安全,需派专人24小时进行看守。看守工作看着乏味、简单,但责任却非常重大。“别人刮风下雨往家跑,我们刮风下雨要往现场跑”,这是在铁路职工中常听到的一句话。他们多年来默默的坚守在岗位,舍着小家,顾着大家,为了铁路汛期行车安全畅通,把看守点当成了自己的“家”,深深的扎根在这大山深处,他们就是铁路的防洪卫兵。
刮风下雨要往现场跑
每到下雨的时候,李文友都会想起2012年7月21日的那场特大暴雨。
那天,他的两名工友被困在位于十渡山区的这个防洪看守点两天,而他与工友王涛只能步行17公里与这两名工友交班,“7·21过后第二天,雨停了之后,我跟王涛去接班,那时候列车停运,公路也都被水冲了,我们只能沿着铁轨步行到看守点。”就这样,他们两人背着粮食沿着铁轨一路穿隧道、跨大桥踏上了交班的路途。“刚刚下过雨,这一区间还是很危险的,尤其是要提防落石,走走停停的,这一路我们走了得有五六个小时。”李文友说。当到达看守点的时候,李文友看到被困的两个工友面容憔悴,“他们俩被困在这里两天,由于没电没水,粮食也吃光了,对暴雨的恐惧加之与外界失联,让他们心里非常焦虑,不过最让他们担心的还是线路中断无法及时通报情况。不过出现这种情况他们依然在此坚守让我很感动。”
工作单调是最大的问题
李文友是京原线K89+727处I级防洪看守点的接车员,这个看守点是北京铁路局北京工务段3级防洪体系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一级看守点。据北京工务段十渡桥梁车间书记贾宝龙介绍,为保障自六月起为期3个月的汛期行车安全,该段三级防洪体系启动,李文友所在的一级看守点需要24小时人工看守,看守人员实行12小时倒班制。之所以需要24小时看守,贾宝龙表示虽然进入汛期后,工段里都会进行排查,对涵洞及时清理以及山体挂网,但排查工作不可能做到那么细致而且山区很多情况都是始料未及,只能在重点防护区域安排专人看守。
李文友所在的一级防洪看守点坐落在半山腰上,一间20平方米见方的屋子就是他和工友工作的场地。这间屋子可以说非常简陋,一张放着收发信号仪器的长桌、一台冰箱、两把椅子以及墙上挂着的规章制度,构成了这间屋子的主体。“没有床,这累了怎么休息?”面对记者的疑问,李文友笑着说:“在这工作就是不能休息,我们时刻都需要保持全神贯注。”
据记者了解,这些看守员的主要工作就是为通过隧道的列车提供安全指示,如果看守点处出现问题不适宜列车通行需要及时通报,一旦看守员工作疏忽没有接车,列车三声鸣笛没有反馈,就将主动停车,这很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因此不论是白天还是晚上,看守员都需要时刻打起精神,累了就在椅子上坐会儿,困了就喝杯浓茶或者与工友聊天,“没有别的太好的办法,只能用这些方式缓解困意。”李文友说。
对于这些看守员来说,工作单调是最大的问题,“平常就是俩人面对大山、面对火车,没别的。”在这片人迹罕至的深山里,孤单成为了这些看守员的代名词。
工会为看守员送去温暖
“非常感谢段领导、工会为我们做的工作,让我们在这片深山里感觉自己还有一个家。”李文友说。据记者了解,虽然看守点地处深山,职工离家很远,但为了给他们一个家的感觉,并让他们安心把工作做好,北京工务段为这些职工做足了后勤保障,不管是发放包括清凉油、驱蚊液、藿香正气水、风油精、鼻通等五件套的防暑备品,还是绿豆、白糖、茶叶、矿泉水等防暑饮品,都让这些看守职工感到浓浓的暖意,而段工会也为职工们送去了冰箱、微波炉、电磁炉等生活用品,让职工在深山里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记者 于彧/文 陈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