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黄建保:“不记账”的乡村医生
//www.workercn.cn2014-10-09来源: 信阳日报
分享到:更多

  黄建保是息县杨店乡李大庄村的村医。行医40多年来,十里八村流行着一句民谣:找到黄建保,喜欢得不得了。

  黄建保说,他生来就是当医生的命。从1969年治河工地上的临时卫生员,到部队卫生员,再到村医,他这辈子就干过这一行。

  1977年春天,麻疹大流行,他连续二十天被心急的病人家属拖来拖去。但黄建保只管看病,不管要钱,有钱就给,没钱可以先不给,这让他一家老小没少吃苦头。

  1986年,要过年了,黄建保准备卖掉家里的400多斤粮食。妻子知道他的想法后,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家里五张嘴要吃饭啊!”黄建保咬咬牙:“必须卖!卫生室里针和药都快用完了!”

  老实巴交的妻子只会听丈夫的话,多少年了,在家养猪喂鸡,下水采菱角莲藕,操持着这个日子紧巴的家。黄建保一辈子没有记过病人的账,可他给病人打的针、吃的药却有人问他要钱、记他的账。

  “那是1999年,欠人家针钱药钱太多,撑不下去了。”黄建保说,“没办法就带着老伴到外地去捡破烂,折腾了四五年才还清,现在孩子们都长大成家了,就回来还当村医。”

  十里八村的乡亲都还惦记着黄建保。2005年,二儿子黄国辉卫校毕业,父子俩重又撑起了村卫生室,这一年黄建保58岁,已是满头白发。乡亲们的生活条件也早不是当年,很多人来还钱,黄建保都是一句话:没记账,都忘了。

  只知道行医治病的黄建保其实也有账本。

  儿童防疫、慢性病随访、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体检,不建台账哪行?谁会过敏、哪个不能喝酒,对村子里的老病号们,他心里都有本账。

  村里的吴自学一身的病,87岁的老娘瘫痪在床、神志不清,老伴切除了脾脏又患上压缩性骨折。对这个多灾多难的家,黄建保三两天就会去一趟。吴自学的老伴陈运兰说:“都是好人黄医生啊!我起不来,都是他来打针喂药,还把我往镇上的医院送。可怜知道我们家穷,他从没要过钱。”

  前年,王有富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回到村里做保守治疗。黄建保每叫必到,帮他消炎止痛,安慰他走完最后几个月的路。

  张学芳多种疾病缠身,背上的龙胆疮发作时疼痛难忍,时常半夜打电话找黄建保。一提到黄医生,老太太就泣不成声。因为老太太可怜,黄建保也从不收她的钱。

  现在,黄建保有了全市统一标准建成的村卫生室,每天要诊治二三十个病人,再加上出诊,总会忙得不可开交。黄建保每天凌晨四点起床,早早地吃完早饭开始一天的工作,晚饭却总在十点以后。

  因为操心急诊的病人,黄建保的卫生室从来不关大门,来的人随时可以走到他卧室的窗前叫他。

  看病时,黄建保总对病人说:“不要紧,没多大事,吃点药就会好。”私下里,黄建保会对家人说:“病人的心情很重要,要让他觉得自己是好好的人。”

  卫生室的条件越来越好,儿子黄国辉开始分担父亲大部分的出诊。引导乡亲们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多做疾病预防成了黄建保行医的主要想法。

  黄建保说:“‘小病不出村’,小病处理得好就不会发展成大病。治病是为了恢复健康,少得病、甚至不得病不是更好吗?”

  因为这些想法,黄建保多半的精力投入到了政府购买的基本医疗服务上,这些由国家埋单的日常体检和保健因为不收钱,在黄建保看来既重要又容易和群众沟通。

  如今,卫生室里大部分体力活都由黄国辉承担了,这个80后的小伙子正接过父亲的药箱,再有半年,他就要拿到助理医师证了。(通讯员 马 童)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