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本报讯(通讯员魏忠涛 记者黄洁莹)伸肘、屈肘、翻腕、上臂外展……昨日,在市普爱医院,患者刘青云按医生邢丹谋的口令做相应动作,邢丹谋则端起照相机对治疗后的手臂“留影”。
刘青云记得很清楚,4年前,她因肘关节创伤找邢医生看病。从那时起,邢医生给她受伤的关节拍过5次照。这些照片存在邢医生的电脑里,每张照片配有她的姓名、时间、病情和治疗方案,成为一份完整的病情档案。
与医院普通的病情档案不同,邢丹谋主要给疑难手术患者拍照,病案以照片为主。这一做法缘自邢丹谋的老师彭正人。37年来,师徒两代医生接力为患者照相建档,共为患者留下病情影像10万多张。
1977年,在普爱医院当骨科医生的彭正人自费买了一台海鸥牌照相机,给患者治疗前后的患处照相。“留下患者各阶段诊疗的影像,给患者讲病情更直观,可跟踪治疗方案,还可让医生看到每一台手术是不是经得起时间检验”。
1991年起,邢丹谋像老师彭正人一样,开始给患者拍照建档。在他的办公柜里,有一摞摞相册,里面全部是冲洗好的相片,每张照片上面罗列了患者的姓名、时间、病情等,照片后面还用透明胶粘着装有底片的小纸袋。邢丹谋说,那时候还没有数码相机,相片都是冲洗出来的。
后来,患者影像档案存放在邢丹谋的电脑里,这些照片按病种分为一个个文件夹有序整理。
7岁的小怡薇因肱骨外踝陈旧骨折到医院就诊,病情复杂,需要分期手术。邢丹谋在照片上画出手术方案给小怡薇的父母讲解,他们称“很快就听懂了”。
刘嘉成3岁时因双手先天性畸形在邢医生这里做了手术。8岁时,父亲刘先生带着他来医院复诊。邢丹谋调出当时手术前后的照片讲解病情。刘先生说:“5年过去了,医生还存着我儿子的病情照片,让我感到很温暖。”
他每天都会抽时间整理病案
给患者病情拍照、建档,是一件十分琐碎的事情。邢丹谋坚持做了23年。
患病影像,术前、术后随访每个阶段都要拍,这使得邢丹谋的看病时间加长了。每天要看门诊、做手术,即使再忙,他也会抽出时间整理照片和病例。他的妻子说,下班回家,他摆弄最多的东西就是这些照片。
作为一名骨科医生,邢丹谋自称为“雕塑家”,要精雕细琢,要对亲手雕刻的每一件“作品”负责。每次疑难手术前,他总是一遍遍翻看患者的病情照片,用铅笔在照片上做手术设计。“除了让患者恢复功能外,我还要拿出最佳方案”。
邢丹谋说,留下一套完整的病例资料,可让时间检验医生的手术效果,还能不断积累经验,为更多相同病例提供借鉴。
整理这些照片时,邢丹谋发现了一些没有按时来医院复查的患者,就会打电话催着他们来做检查。有的患者接到他的电话,十分诧异:“我多年看病,从来没有哪个医生给病人建立这么详细的病情档案。你还打电话来追着给我看,这真是对我的病情负责啊。”
如今,彭正人和邢丹谋两代手外科主任给患者拍照存档的习惯,也影响了整个科室。“我们的医生有空就给患者们拍照存档,这是一个认真优秀的团队”。
(记者黄洁莹 通讯员魏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