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蔡起架(左)和林文雄(中)在水稻收割现场。□夏斌章李聪文/图
金秋十月,正是收获的季节。
霞浦县牙城镇文洋村村主任蔡起架,望着文洋村那片刚开镰收割的稻田,脸上溢满着笑容。文洋村平均海拔近300米,群山环抱,山清水秀,是发展生态种植的好地方。
2013年,通过镇政府引荐,蔡起架认识了福建农林大学的专家。“在农林大专家指导下,去年我们先实施了水稻培优、高产、测土、施肥等项目。”蔡起架介绍说,全村有45户农户参与,种植面积500多亩。项目实施获得成功,不仅米质优良,产量也提高了,最高亩产量达到650公斤,较之当地传统种植,亩产净增100多公斤。
今年初,蔡起架成立了文佳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再度和农林大专家合作,实施获得“2012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水稻高产优质安全生产GAP基地建设及技术推广”项目。
“这个项目主要包括稻田水源生态防控与净化技术、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模式及诱虫灯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内容。”福建农林大学林文雄教授介绍说。
“从水源引进、选种、育秧到田间管理,每道工序,我们都严格按照项目要求进行。”蔡起架指着水清见底的山涧说,这样的水引入田前,还按基地建设要求,经过具有吸收污染物质的石菖蒲过滤、净化。
种植全过程不施化肥,主要使用稻梗发酵和农家肥等有机肥,还有放养在稻田里的鸭子粪便。
“插秧15天后,我们在每亩稻田里,放养15只鸭仔,稻谷收割前半个月,才把鸭子赶出田。”蔡起架指着正在田边山涧嬉水觅食的数百只肥硕的鸭子说,田里养鸭,既能给稻田除草、疏松田土,帮助灭虫,还能增加田间肥料,鸭子出售,还有一笔收入。
山区水田,虫害相对少,但他们也不敢怠慢,按要求在稻田里设立了多盏诱虫灯,物理灭虫。
“传统种植水稻,每亩大约需要化肥、农药等生产成本500元。现在,少了这笔开支,加上鸭子的收入,相比之下,每亩可增收2000元左右。”蔡起架算了一笔账。
“当初,我们把基地建设试点选址这里,就是看中了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林文雄教授介绍说,“从今天验收的结果看,这个基地建设试点获得了成功,不仅米质优良,且产量也较之传统栽培增产9.8%,平均亩产520.8公斤。”
“今年种植获得成功,明年我们将大面积推广种植。”蔡起架说,数量多了,我就可以将自己生产的生态稻米,推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