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变”湿热症方为内科杂症方,自制连苏饮治胃病
无门户之见,既尊仲景之理,又崇温病之说,择善是从,是濮青宇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从制方“连苏饮”治胃脘痛便“可窥一斑”。
濮青宇的“连苏饮”系借鉴薛生白治疗湿热症、肺胃不和之方,以川连、苏叶煎汤为基,加吴萸、白蔻仁疏肝和胃,使之由治疗温病湿热症方,更易为治疗内科杂病因湿热阻滞、胃失和降、或胀、或痛、或为嘈杂的一张胃病方,临床验证颇效。他认为,“此乃苦辛通降法,药味虽轻,轻可去实,不可小觑。”至今,在市中医院,包括于思强在内的几代内科中医专家还在用“连苏饮”这一药方。1984年,徐卫义等撰文“连苏饮的创制与应用”发表在南京中医学院学报第二期,影响深远。
在治脾方面,濮青宇也有妙招。他重视脾气的升运,认为脾土弱,则食易滞,湿易聚,分利无权,而中州之关键为之不利,故治之者,要善于运中升阳,阳升则和。善于在治脾诸药中伍以风药,如防风、羌活、独活之类,认为风药能托化湿邪,斡旋中州,鼓舞脾阳升运。这便是李东垣的“升阳益胃汤”之名方。
一个医生好不好,最重要的是看病患怎么评价。在濮青宇去世很多年后,一患者家人在报刊上以“一元钱请来名中医”为题撰文回忆濮老的高超医术,“妻子生下一死胎后,耻骨联合分离,不能下床走动。医生教用胶皮带紧束臀部促其愈合,80多天的难产假只剩下几天了,不见好转。我们病急乱投医,想请教中医试试……名医濮青宇亲自到门,看了病人后表示‘可以帮你如期上班’,又幽默了一句:‘他们用物理疗法,我是化学疗法。’开了方子,加一味丸药,好像叫‘健步虎潜丸’,当时家里还将信将疑。3天后下班回家,我见到妻子已在房里走动。一周后居然销假上班去了……我不是替中医做广告,只是在今日‘看病难看病贵’的喊声中,缅怀往事,追念良医而抒发一丝感慨而已。”
1967年,濮青宇因病去世,那年他才57岁,“正是他中医技术炉火纯青的时候,如果再多活10年、20年,其在中医界的地位将不可估量,我们这批学生也将是受益无穷。”王湘说,濮青宇不仅能寻源溯流,以穷其变,由博反约,以守其常,尤能吸取现代医学知识,临诊识病,每能中西互参,晰疑辨惑,带头“西为中用”,他为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开展作出了很多贡献。 通讯员 李珊
(感谢南京市中医院老专家于思强、王湘为本文所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