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郑清伟:投身地质事业的人
//www.workercn.cn2014-11-24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八闽大地,崇山峻岭,跋山涉水,无路可行。在这山村里,常常可以看到一个肩背地质包,头戴安全帽,骑着一辆摩托车冒着严寒酷暑,顶着风雨,时而奔走在深山密林,时而出现在百姓家,一个人同时承担几个地质项目,一个人独自开钻前的开山筑路前期工作……他就是福建煤田地质局197地质队专业技术骨干、高级工程师郑清伟。

  郑清伟出生在永春湖洋山村,于1990年毕业于地质矿产部赣州地质学校,同年分配到福建省197地质大队。20多年来,他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从事地质工作,取得显著的业绩。他2009年被省197地质大队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2008至2011年连获省197地质大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0至2012年连续三年荣获福建省煤田地质局“地质勘查专业技术骨干”称号,2012年被授予“泉州市五一劳动奖章”,2010至2013年连续四年被福建省煤田地质局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11月20日,记者来到福建省197地质大队采访,倾听郑清伟讲述他对地质事业深厚的钟情。

  勤学苦练  提升业务能力

  “作为地质队员,我们的任务是多找矿、找好矿,必须勤于学习、苦练本领,才能更好地完成使命。”郑清伟深有感触地说。他在地质矿产部赣州地质学校学的是物探专业,在校期间他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毕业后在省197地质大队从事物探测井工作,虚心向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技术员请教,业务能力不断提升,工作四年后成长为该队物探测井组组长。2004年,他转岗到省197地质队地质勘查院,从事地质勘查工作。

  在新的工作岗位上,郑清伟意识到自己面临的困难和危机,清楚一个优秀地质技术人员和一个滥竽充数的地质技术人员的本质差别,并感到了时间的紧迫。他先后学习地质构造学、煤和金属成矿理论及深部找矿理论,理清了本地区地层层序和构造,向具有丰富野外经验的老师傅虚心学习,掌握了野外踏勘、填图、槽、硐探编录、岩芯编录;向地勘院的技术带头人和骨干请教,掌握室内“三边”工作,熟悉了地层层序的建立、断层走向的推断、报告的编制、图件的制作等。

  除了勤于学习专业理论知识,郑清伟深知业务能力要在实践磨练中才能提升。熟悉专业理论知识后,他找到地勘院院长主动请缨挑重担,而当时地勘院的所有地质项目在年初都分摊下去了,院长告诉他明年让他独立承担地质项目,现在先随其他地质项目组工作。他不气馁,硬是从其他地质人员那里软磨硬泡 “抢”到一个地质项目——永春纸坑矿区石灰岩地质普查项目。该项目为地勘院A类地质项目,至今完成了5个钻孔3437米的钻探进尺,预测石灰岩储量可达1.3亿吨,煤炭资源储量200多万吨。同时,他还兼顾着省专项永春县新村西煤矿地质预查、永春县观音山多金属矿地质普查和永春县湖丘头石灰岩矿地质普查工作。从一个矿区到另一个矿区,他都是骑着摩托车自己一个人,住的地方到工作的地方距离十几公里,他天天就这样奔走着,既是地质项目负责人,又是山地施工员、岩芯编录员、地质报告的编制者。地质项目从头到尾全部都承包了。就这样,他在短短的几年里,通过实践苦练,迅速成长为一个地质技术骨干。工作之余,郑清伟还通过自学,使自己从一名中专生“变身”硕士研究生,从一名物探工程师成长为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高级地质工程师。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