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我们是杏林义工(图)
//www.workercn.cn2015-06-23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零报酬”,为啥乐呵呵

  “没想到,杏林义工‘一传十、十传百’,像滚雪球一样壮大了。”吴晖说。

  “这个社会并不冷漠,希望用我们的热情影响到更多的人。”犹如一块磁铁,杏林义工团队从最初的几十名,发展到2200多名。

  指路、解答问询、维持排队秩序、指导患者填写病历……“杏林义工”的工作看似简单,却也繁琐。服务过程中,他们常常面对一些误解,就算性格爽朗的勾桂菊阿姨,也有委屈到想哭的时候。

  一次,勾桂菊在收费处维持排队秩序。一名50岁的患者不顾引导,准备强行插队。“您看,比您年纪大的人还在排队……”没等勾桂菊说完话,对方撂下一句:“要你管!”顺势扬手将勾阿姨的胳膊打开了,勾阿姨感到手臂一阵生疼。

  有时,碰上医院里“推销”的医托,义工们悄悄拽拽患者的衣角,提醒他们别上当。阿姨们甚至还受到医托的威胁警告,“多管闲事,小心点!”

  “这点委屈算什么,我们要做的本来就是不谈回报的工作。”更让勾桂菊感动的是,义工团队里还有姚阿姨等3名癌症康复志愿者,年龄最大的快70岁了。大家都很爱护她们的身体,有时站久了,怕她们累着,总是催她们早点回家。但姚阿姨说,“以前我患病时,受到很多人关心、照顾,现在身体恢复了,也要帮助更多的人。”

  “没报酬,为啥还做得那么乐呵?”李新民的好姐妹有些不解。

  起初,62岁的李新民过来,只是因为孙子读小学了,自己闲下来,单纯地想做好事。几年下来,她觉得,这不仅是做好事,还有更大的价值。

  有一次,李新民看见一位80多岁的老人慢慢挪着步子,走进门诊大厅。

  李新民迎上前去,连忙扶着老人。“要钱吗?”老人抬起头来问道。“我们是杏林义工,不要一分钱,陪您去看病。”李新民说。

  老人半信半疑,由李阿姨搀扶着,挂号等候,最后看完病,不到1小时。临走时,老人舒展了笑容,对李阿姨说:“杏林同志,谢谢,下次看病我还来找你。”

  零报酬的人,为啥做得这么快乐?对杏林义工们来说,不仅仅是一声暖心的“谢谢”。

  “这个社会,有时人与人之间,总像裹着一层坚冰,需要去融化。”服务患者时,李新民有时听到这样的反问:“你帮我用卡挂号,是不是要多收我的钱?”“你能直接领我去名医那儿,不会是骗子吧?”

  每到这时,李阿姨总是微笑着,指指自己的“绿马甲”说:“我们是杏林义工”。每次服务后,当患者警惕的眼神,转化成会心的微笑时,李阿姨觉得“人和人之间放下戒备,建立信任,形成一种融洽的关系”,这也是“杏林义工”的价值所在。

  “原来帮助人也会‘上瘾’!”

  最近,“杏林义工”团队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欢送会。李亚芳等4名阿姨因为年龄已满70岁,不得不脱下“绿马甲”。

  “原来帮助人也会‘上瘾’,真舍不得啊。”欢送会上,几名阿姨都抹着眼泪。“真没想到,我人生中还有第二次‘退休’,感觉很光荣。”李亚芳说。没过几天,她又跑到医院来,和老姐妹们见面,有时站在门诊大厅里,忍不住做起引导的活。

  俞华说,有了“杏林义工”的帮助,“患者怨气少了,医生看病更专注”。据统计,与前几年相比,松江区中心医院门诊量增加了30%左右,患者满意度却提升了,涉及就医流程、服务态度的投诉下降了近20%。

  “这支义工团队太可爱了,最近她们把自己的体检卡又捐出来了。”俞华告诉记者,在杏林义工发展的过程中,松江区中心医院推出一套人性化激励机制——“时间银行”。

  每位义工的工作时间都被存入“时间银行”,每个人一个户名,当达到一定工作时间,可以进行相应“兑换”,包括免挂号就诊、开设绿色通道、免费体检等。

  “工作一年下来,我已经存了900多个小时,又可以换体检卡了。”勾桂菊把自己兑换来的体检卡,送给了邻居老夫妻。还有不少义工将体检卡送给孤老或低保收入家庭,又一次奉献爱心。

  “杏林义工”总队长吴晖告诉记者,“杏林义工”有了小分队。如今,松江区妇幼保健院、乐都医院等区内很多医院,都闪现“绿马甲”的身影。

  这一抹绿色,温暖透亮。这一份爱心,没有终点。(记者 彭薇)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