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两年前的6月,时任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奥运村法庭副庭长的刘黎,经过媒体的广泛报道、大力宣传进入公众视野,并以一名“百姓信赖的基层法官”形象被人们所熟知。《法制日报》曾在一版头条以《断案2000件无信访无投诉》为题报道了刘黎的事迹。
时隔两年,获得全国模范法官、最美基层法官、全国先进工作者等一系列荣誉的刘黎,仍保持着那标志性的朴实微笑。她对记者说,这两年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基层法官,到经常会被当事人当庭认出的法官典型;从只专注于审案断案到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她感觉自己变化很大。回忆两年前的采访,刘黎曾对记者说,“法官是个有灵魂有厚度的职业。通过每一次公正的审判让群众相信法官、相信法律,是我的理想”;如今重访刘黎,她坚定的理想信念、对法官职业的认识依然,只是对此有了更为深刻地思考。
成为“名人”自加压力
“之前的我就是一名普通基层法官,每天忙着开庭、忙着制作判决书,认真履行一个法官的职责。可自从越来越多地站在社会公众面前之后,我感到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对自己的要求也就越来越严格。”刘黎说。
清明节前,刘黎刚刚审结了一起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案件原告方贾老太太在过马路时被高速行驶的机动车撞上,当场死亡。经交管部门认定,贾老太太横穿马路,未走人行横道,与肇事司机负有同等责任。对这一结论,贾老太太家属不服,将肇事司机王某和保险公司一并告上法庭。
第一次开庭,被告方代理人一眼就认出了刘黎:“我在电视上看见过这个法官,她是个优秀法官。”一句话刘黎并未在意,却让对方当事人上了心。第二次开庭时,原告一方竟然打印了一大沓刘黎的宣传材料,并在庭上说:“这个法官特别优秀,之前的案子都办得特别好,我们都应该信任她,让法官公正地处理我们的案件。”
当事人的信任让刘黎备感欣慰,而更让她意外的是,这起案情错综复杂、当事人双方分歧很大的案件,审理过程却比较顺利,双方当事人始终对她的工作特别配合。“案件审理过程中,死者的老伴写了一封纪念妻子的长文,我从中了解到,两位老人相濡以沫60多年,贾老太太的突然离世给他造成了巨大打击。可在法庭上,因为我要求他理智控制情绪,他就在整个庭审中一直非常努力地克制着自己。”刘黎回忆说。
为了给双方一个公正裁决,刘黎将案件的每个环节都认真进行了核查,从现场勘验到交管部门调取监控、寻找事故发生时的证人,刘黎做了法官能做的一切。最终,她的判决改变了最初的责任认定,判定死者承担事故次要责任,同时认定了保险公司的保险责任,得到了死者家属和肇事方的共同认可。
类似这样的事,如今在刘黎的工作中多了起来。记者了解到,自从成为“公众人物”,刘黎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特别注意,对自己办理案件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苛。“法庭上,我能明显感到老百姓对我的期待,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督促我必须把案件办得规范,对案件的考虑要尽可能全面,尽我所能让当事人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刘黎说。
陈燕萍事迹报道引起各地强烈反响 | 2010-01-22 |
中央、省级媒体记者采访陈燕萍事迹感言 | 2010-01-22 |
陈亚君:调解能手缘何让人“胜败皆服” | 2010-01-22 |
十八大代表宋鱼水:没收过一件“人情礼” | 2010-01-22 |
法官刘黎:十二年办案无一投诉(组图) | 2010-01-22 |
武汉市江汉区法院法官郑小红:平凡岗位,不... | 2010-01-22 |
郑小红:平凡岗位,不凡人生 | 2010-01-22 |
调查显示多数法官认为审判权运行最大的问题... | 2010-01-22 |
人民日报:用心审案 播撒和谐(上) | 2010-01-22 |
陈晓霞:优秀女法官 办案排头兵 | 2010-0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