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村支书王文忠:树高千尺不忘根
//www.workercn.cn2015-10-23来源: 河北日报
分享到:更多

  在村民的积极参与下,仅两年时间,该村就对6条街道进行了硬化和美化,为村民安装了自来水,新盖了学校、医疗中心和村民活动中心,还建起了文化广场,大大改善了村容村貌,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财务不公开是村民上访的主要原因之一。王文忠在村财务管理上严格实行账目公开制。“村集体要花钱,大家举手表决。”王文忠说,现在村里每一项支出,都必须有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和会计3人签字。重大事项和大额度的支出,还要有村民代表签字才能生效。

  为从制度上管理村庄,王文忠在配齐配强“两委”班子的基础上,先后恢复、成立了监督小组、理财小组、治保会、综治办、文明办、妇代会、民兵连、共青团等组织,通过民主推荐、干部测评,让那些有群众基础、热心公益的人加入到各个组织当中。经过培养锻炼,该村党员干部已由22名发展到55名。

  经过建章立制、凝聚人心,干群关系缓解了,矛盾纠纷减少了,该村很快摘掉了“上访村”的帽子,还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称号。

  从穷到富——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发展高效农业芍药村有600多口人、2000多亩地。过去,大部分农户靠种田为生,全村人均年收入仅1500元,在周边村中排名倒数。

  上任后,王文忠把商业理念运用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上。他告诉村民:“要想致富,必须改变种田为生、靠天吃饭的传统生产方式,建立合作社,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为此,该村建立了无公害蔬菜等多个专业合作社。

  戴丙政是村无公害蔬菜合作社的社员,今年70多岁了。他跟老伴承包了一个大棚,种的是无公害黄瓜。“今年行情好,一茬黄瓜就卖了六七万块。”戴丙政介绍,为保证产品质量,合作社聘请山东的一个技术员常年进行技术指导,蔬菜有啥问题,都可向他请教。他们种的蔬菜都贴上了“芍药花”的商标,由合作社帮助销售,不愁卖不出去。目前,合作社共有50户社员,每户社员每年的大棚蔬菜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

  土地流转是个难题,很多村民特别是老人对土地有着特殊感情,不愿放手。王文忠带着村干部一家家做工作。“乡亲们之所以不愿流转,有的是没技术,有的是缺乏资金,有的是担心风险。我们一项项地给他们梳理问题,解决困难。”王文忠说,目前全村已有1700多亩地流转到了村委会,村委会再把土地租赁给农业龙头企业和大户进行规模经营,村民每年每亩可享受500多元的租金。

  2012年,王文忠请来河北宝鑫农业科技公司的巩文生,到芍药村发展蓝莓基地项目;去年底,又请来山东聊城的个体老板张庆迎,到芍药村进行中草药种植。“这两个项目再过一两年就能产生效益了。”王文忠说。

  芍药村所在的大营镇是全国知名的皮毛加工基地。利用这个优势,王文忠拿出100万元资金作为启动资金,帮助村里成立了裘皮服装加工合作社,吸引30户村民入社。但有些农户比较贫困,拿不出入股资金。为此,合作社独创了“8+2”入股模式,即每组10户村民入股,其中8户出资出力,2户贫困户只出力,年底享受同样比例分红。“最好时,一年能分红二三万元。”村民戴庆松说。

  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提高了土地效益,增加了村民收入,去年全村人均收入8000多元。

(本报记者 贡宪云 马路 本报通讯员 彭建彬)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