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学技术,创新路上前行
2014年,冯鸿昌一举摘取“中华技能大奖”,成为福建省最年轻的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
“不会不要紧,只要你努力学习,掌握了技术就有立足之地。”这是冯鸿昌初到码头时师傅对他说的一席话,他至今铭记在心。
当时,为了尽快掌握技术,冯鸿昌刻苦钻研用心琢磨,成了海天码头的“拼命三郎”。七八月的港口,地面温度达近60摄氏度是常态。在现场做技改和维修,冯鸿昌他们必须身着统一的工作服、头戴安全帽,穿嵌有钢板的笨重工鞋,几分钟之内汗水就会湿透衣服,黏在身上。大型龙门吊高度20多米,轮胎跨距23.47米,设备有故障必须在露天维修、调试。对这种脏、苦、累、险的活儿,冯鸿昌二话不说,总是第一个站出来。
2004年5月,公司派冯鸿昌到漳州一家德企在华投资的设备制造厂,监造8台总价值6000万元的龙门吊。由于德资公司固有的管理体系和主要制造工程师的偏见,一开始,冯鸿昌提出的意见迟迟得不到落实。
冯鸿昌利用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据理力争。他陈述的理论条理清晰、思维缜密,对设备的问题点揭示一语中的。在调试工程师面前,冯鸿昌自己动手调试设备,动作规范到位,纯熟精湛。两位德国工程师大为折服,根据他提出的意见全部做了整改。
设备交货之前,德国调试工程师拍着冯鸿昌的肩膀,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小伙子,好样的,看来中国不仅有现代化的港口,更有掌握现代港口技术的工人。”
创新路上,他一路前行。2009年6月,冯鸿昌带领班组解决了传统的龙门吊作业噪音大、耗能高的问题;2010年, 冯鸿昌与班组成员吸收国内外各大型码头的经验,完成设备远程监控系统的改造,解决了生产设备实时监控、故障报警、设备维护等难题;2013年,冯鸿昌领衔革新理货模式,减少了传统人工理货模式存在的人为差错和遗漏……
冯鸿昌说:“荣誉没法一辈子跟着你,在这个岗位上,技术是硬道理,这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
农民工“技术状元”冯鸿昌 | 2008-10-15 |
硬汉子的“铁血柔情” | 2008-10-15 |
冯鸿昌——监造大型设备的农民工 | 2008-10-15 |
整合:一线职工中的十八大代表 | 2008-10-15 |
十八大代表冯鸿昌:在学习中成就精彩人生(... | 2008-10-15 |
冯鸿昌:一颗有思想的“螺丝钉”(图) | 2008-10-15 |
七位优秀中职生的拼搏人生 | 2008-10-15 |
冯鸿昌:有技术就有未来(图) | 2008-10-15 |
硬汉子的“铁血柔情” | 2008-10-15 |
农民工“技术状元”冯鸿昌 | 2008-1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