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做莘莘学子的引路人(图)
//www.workercn.cn2015-12-09来源: 合肥日报
分享到:更多

张桦老师和学生们在一起

余海燕老师在指导学生

杨庆吉老师在和学生们交流学习情况

曹艳君老师在给学生答疑

深受学生爱戴的朱华龙老师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或多或少会出现彷徨、迷茫、无助……教师,成为了他们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带领他们走出困境,扫除他们心中阴霾,指引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坐标。

  走进合肥九中,这里的老师们坚守一方净土,用真情和爱心培育着祖国的未来,以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师德引导着学生们一步步走向成功,他们用粉笔书写大爱,虽默默无闻,可他们是莘莘学子的引路人。

  做孩子心灵的守护者

  从教13年来,每届学生都会送给张桦老师许多昵称,“桦姐”、“正能量女王”、“木头姐”、“元气少女”……喊得最多的便是“桦姐”,姐字一出现,张老师历史老师的身份又多了些其他功能。

  乐于助人的性格,写着“亲和”二字的脸,握着国家心理咨询师的证书,使得来找她“唠嗑”的学生比比皆是。这些年她已经不记得有多少学生和她交流过成长的烦恼、学习的困惑,一本《咨询记录》见证了她和学生间的交流,也记录了她和学生间的情谊。当学生们处于迷茫彷徨时,她会在办公室里与孩子们促膝谈心,或者在夜幕笼罩下的操场上一圈又一圈地走着聊着。

  七年前,一名女生给张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名女生在上小学的时候,亲眼目睹了家中极为悲惨的一幕,这对她的伤害深入骨髓,惨烈的场景时常浮现在眼前,导致她在人际交往中出现了巨大的障碍。高三这一年,她遭遇了全班同学前所未有的排挤。由起初的不在意到后来的很憋屈,她找到了“桦姐”,哭得稀里哗啦,“安顿”好这名女生以后,张老师背着她给班里的学生做了大量的工作,渐渐地,大家接纳了她,包容了她,可这名女生还是走不出多年前的心理阴影并扬言要轻生。焦急的张老师联系了她的母亲,接下来的日子,张老师和这名女生的母亲轮流陪伴着她……结果是幸运的,孩子终于走出了“阴霾”,如今,早已参加工作的她,看不到紧锁的眉头,脸上总是挂着灿烂的笑容。

  用师爱播撒希望

  在合肥九中的会议室里,放着一块《师恩难忘》的匾,这块匾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是余海燕老师的一名学生送的,匾上的图案由这名学生亲手设计并让自己的母亲一针一线绣出来的。看着匾中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想着学生对自己的认可,一种职业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师爱是一粒种子,可以播撒芬芳,传播希望。“老师,您是我少年时的偶像,长大后我就成了您。”看着这条已经成为同行,自己曾经的学生发来的短信,余老师不禁想起了这名学生上学时的情景。他是一个聪明但不好学的大男孩,贪玩,叛逆。面对余老师的“套近乎”,他都以“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不予配合,棘手的情况并没有让余老师放弃他,反而给了他更多的关注和耐心,“和风细雨”让他体会到了余老师的信任与鼓励。功夫不负有心人,看似非常“个性”的大男孩,却用一种很腼腆的方式和余老师沟通,他悄悄地塞给余老师一封厚厚的信,信封上写着“亲启”二字。

  余老师从字里行间看到了一个少年内心的挣扎与无助。他的父母双双下岗让原本和谐的家庭几近风雨飘零。为了维持生计,他的父亲找了一份收入微薄的工作,苦闷让他的母亲染上了打牌的习惯。经济上的拮据,生活上的不如意,让这个家庭充斥着抱怨、争吵……处于青春期的他就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日渐沉默冷酷、无心学习。看完这一切,余老师的心里五味杂陈。

  决心为这个孩子做点什么的余老师首先从经济上予以了帮助,为他申请了助学金并减免了一部分费用。考虑到家长双方关系紧张,余老师采取了分别谈话的方式。在每一次单独谈话中,余老师做足了功课,非常谨慎地注意着自己的表达方式,她“柔和”地和家长交流着对生活的看法,对孩子的责任。慢慢地,家长的心扉被打开了,谈话变得顺利起来。最终,为了孩子的前途,夫妻俩一同来到了余老师的办公室……从此以后,孩子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温馨、和睦也再次回到了这个家庭。

  圆优秀学子求学梦

  “让物理课堂发声生热放电闪光,永远传播正能量。”是任远宏老师从教二十余年来所追求的目标。回首走过的教学路,经历了风风雨雨,有成功、有喜悦、有困苦,也有些许未忘却的记忆。

  2000年7月25日,高考分数出炉,任老师所教的一名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顺利地实现了自己的求学梦。说起这个孩子的求学梦,15年前的点点滴滴仿佛还在眼前。这名学生在平时的考试中一直保持在前五名,可任凭他怎么努力,总也抓不住第一名的尾巴,这也打消了他的积极性,自信心稍显不足。作为班主任及物理老师的任老师遇到有天赋的孩子,也倍加珍惜。分析了这名学生的现状后,任老师启用了找回自信、不断激励和消除浮躁的综合“治疗”模式,试图稳住他的情绪,让他能在高考中正常发挥。碰巧,高考前20天,踢足球导致他腿部受伤,看着情绪低落的他,任老师以开玩笑的方式鼓励他:“意外的受伤是想让你考前专心学习,助你考入理想的学校。”带着任老师美好的祝愿,也凭借自己的实力,这名学生被中科大录取了,如今在美国工作。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让课堂成为充满艺术灵动的物理之旅是任老师追求的方向。物理学科的教学理论性太强,任老师总是在课堂上设置风趣幽默的话题,并以有趣的方言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一些数据,他善于挖掘特殊的记忆技巧,让问题迎刃而解。任老师就是这样一个属于乐天派的开朗老师,他总是用自己的智慧让学生们在“嘻嘻哈哈”中学到知识。

  引导学生迈好人生第一步

  从小跟随父亲生活在校园里的杨庆吉,浓浓的书香、琅琅的读书声滋润着他,师爱生、生敬师的情感感动着他,父亲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思想更是深深影响着他。耳濡目染的熏陶,他“子承父业”走进了神圣的教育殿堂。那一刻,父亲告诉他:“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并且让你的学生也明白这个道理。”起初,“初出茅庐”的杨老师不以为然,可后来,用心行走在教育路上的杨老师对父亲所说的话肃然起敬。

  “杨老师,您还记得我吗?我是晓文啊!”在去年的一次学生聚会上,一位说话干练、举止大方的女孩走到杨老师面前,眼里满是感激地看着他。“谢谢您那些年对我的教育和鼓励……”面带微笑的杨老师在脑海中快速搜索“晓文”这个印象并不深刻的名字。

  一番回忆让多年前的人和事在脑海里浮现,终于,杨老师想起了这个从外地转来的体育生晓文,可眼前口齿伶俐、落落大方的晓文,让他很难与曾经那个性格内向、学习落后的小女孩联系起来。

  看到稍显惊讶的杨老师,晓文打开了话匣子,她的回忆让杨老师想起了许多往事。晓文的父母离异,导致她自卑、内向,无心学习,知道实情的杨老师经常找她谈话,开导她。还在全班表扬了英语只考65分的她,杨老师鼓励着她点滴的进步,渐渐地,晓文对自己越来越自信……如今,晓文在上海有一份满意的工作。

  “就算自己是一个小小的毛毛虫,也要有梦想去蜕变成美丽的蝴蝶。”晓文始终记得杨老师对她说过的这句话。看着她神采飞扬的样子,杨老师再次感受到父亲的话看似普通却不平凡。

  身为人师,要做一名对学生有终身影响的老师,引导学生迈好人生第一步。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 对此,有着24年教龄的雕玲老师有着深深的感悟。圣诞节,她收到了自卑、胆怯、厌学的张同学的明信片,上面写着“老师,感谢您对我的不放弃,激发了我学习的兴趣,虽然成绩不好,但是我会努力的……”一行工整的字让她很感动。其实,雕老师对张同学所坚守的教育偏重于教会他如何做人,希望他放弃自卑,积极、乐观、健康地成长,没想到情感丰富的张同学非常明白“引路人”的心思。

  在孩子心中播下爱心种子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正如这句歌词所说,走上三尺讲台12年的李磊老师,一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爱的奉献,并且用为师之道让爱心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小娟是自己曾经帮助过的一名学生,爱学习的她,家境困难,李老师总是利用周末的时间免费给她补习,最终,孩子顺利地考上了大学。受到爱心滋润的小娟深知,爱像生命中的一缕阳光,能把心灵的冰霜融化,又像春雨一般,能把干涸的心田滋润。于是,她成为了李老师的“爱心接力员”,常利用大学校园里的爱心社团帮助李老师把募集过来的学习书籍和善款一次又一次地送到偏远山区……

  在他的感召下,爱心团队有了更多的追随者。2015年暑假,小雨不幸患上了急性白血病,听着电话那头小雨母亲带着哭腔的声音,李老师心如刀割,来不及多想,他立即通过班级QQ群联系了几位在家过暑假的班干部,组织了一次班级里的小规模募捐活动,筹到善款5000多元;开学后,他又在学校的支持下,组织了一次全校范围内的募捐活动,筹到善款10万元。当他和前去看望小雨的同学一起把善款送到这个被噩耗笼罩着的家庭时,小雨的父母充满了感激。如今,小雨仍在医院治疗,李老师和学生们常常抽空去看望她,鼓励她要坚强面对。

  用爱浇灌学生心灵之花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转眼间,曹艳君老师已经在教育战线上走过了19个春秋。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在19年的教学生涯中,曹老师始终把这句话铭记在心。的确,这么多年的用心付出,也让她体会到了为人师的幸福与甘甜。正如她自己所说:“感谢每一个孩子,是他们让我饱尝生活的乐趣。”

  小强是她重点关注的对象,可孩子总是温和地笑着,这让她察觉到笑容的背后有着一份无奈。曹老师忧虑着他潦草的书写,也纠结于他文理科成绩的严重失衡。他总是马虎到令曹老师头疼,时时在不该失分处出错。曹老师用尽各种方式激励他,只为让他有所进步,可是一次又一次一无所获。针对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细心的曹老师决定走入他的生活,探寻问题的根源。

  走进他和他的母亲赖以生活的三十平方米小屋,转身都困难的家中,却有一间属于他自己的宽敞、明亮、整洁的卧室,感动于单亲妈妈的艰辛付出,也钦佩孩子的坚强和独立,曹老师不再纠结于指责孩子的过失,也不再抱怨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不足。

  第一次,曹老师竖起大拇指表扬他的聪明和进步;第一次,曹老师帮助孩子的母亲分析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次,曹老师敞开心扉,坦诚地以朋友的身份,客观公平地与学生家长站在了同一起点,为孩子的未来出谋划策。这一天,曹老师体验到了别样的用心教育。

  “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这是朱华龙老师最喜欢的一句教育格言。14年的光阴,他把满腔的热血献给挚爱的学生,把勤劳和智慧融入三尺讲台。

  凭着对学生的用心付出,他成为了一名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2009年,朱老师在自己的婚礼上收到了学生小东的祝福。回忆起往日的一幕幕,他与小东也算得上是心灵相通的朋友。英语学科是小东的弱项,为了鼓励他进步,朱老师总是和他约定每次考试需要达到的分数,如果达到了,朱老师得请小东吃煲仔饭,庆祝小小的胜利;没达到的话,小东必须“负荆请罪”邀请朱老师吃一碗牛肉面……温馨的画面,浓浓的情意让朱老师真心地体会到,用心付出的教育,应当是教师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张玉秀 漆琼琼)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