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几代路灯人的爱心接力
这几天,西城区教委小区的路灯坏了一盏,社区家委会的罗主任马上拿出一张卡片求助,这是城市照明管理中心党员服务队的“党员连心卡”,上面写着“当您遇到有关路灯方面的问题时,请与我联系,我竭诚为您服务”的口号以及服务队员的姓名,手机号,当居民有困难时可以第一时间联系到服务队队员。
像这样一对一服务的“连心卡”,十年来,党员服务队不知道已经发出去了多少张。一张小小的卡片连接了照明中心与老百姓的感情,更帮了老百姓许多忙。这不,就在前几年,西城区宫门口二条3号院的杨大妈就靠着这张小小的卡片,解决了困扰她多时的问题。
原来,杨大妈住的小胡同宽不过四米,胡同儿里的路灯一直亮了十多年都没什么问题。可是近来,胡同儿斜对过开了一个小洗浴店,洗浴店进进出出的人一多,杨大妈晚上就睡不踏实了,越睡不踏实,越觉得照在自家窗户旁边的路灯灯光太晃眼,老人睡觉本来就轻,这下更是经常失眠了。本来小区的路灯是自管的,不归照明中心维护,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杨大妈打通了“连心卡”上服务队员张军的电话。当时,57岁的张军从事路灯工作38年,是运行管理处生产计划员、服务队的元老。没想到,两天后,张军就上门来了解情况。他在现场查看后,提供了好几个解决办法供杨大妈选择,最终决定专门改造杨大妈窗前路灯伸出的支撑臂角度。没过几天,灯就调整好了,杨大妈的问题解决了。杨大妈感动地说,没想到照明中心服务队真把老百姓的事儿当事儿。
给老旧社区修灯,给困难家庭送慰问,党员服务队的队员们每天走进老百姓中间,做着力所能及的小事。十年来,服务队队长换了好几茬,从最初的19名队员,现在已经有60多人,队员们也陆续更替,而不变的就是这份责任,这份爱心,像接力棒一样传递着。
宋晓龙,党员服务队照明运行支队副队长,在服务队的十年来,宋晓龙没有在家吃过一次年夜饭,而是在大年夜在北京的胡同里奔忙着,巡检路灯。忙完夜里的活儿,到了白天,宋晓龙随时等候服务队的求助电话,为老百姓装路灯,解决困难。作为老宋家第三代路灯人,宋晓龙的心里始终装着那盏职责之灯,照亮着老百姓的心。
夏禹,党员服务队队员,尽管是夜班工作,白天也总看不到他的影子,有电话来了,总能听到这样的对话。“喂,夏师傅,您在哪呢?”“我在东四十条修灯呢,过会回去。”“喂,夏师傅,您在哪呢?”“我在芳城东里慰问呢。”像其他队员一样,夏禹把办公室设在了街道、社区,设在了老百姓中间。这群“红马甲”和老百姓也越来越亲,建立起了深情厚谊。
“牢记党的宗旨,弘扬企业精神,践行党员标准,珍视团队荣誉,有呼必应、有难必帮,创先争优、真情奉献,提升服务品质,助力首都发展,建立和谐社会,为百姓谋利,为党旗增辉!”10年前,党员服务队面对着鲜艳的党旗,用心宣誓,用掷地有声的誓言,表达了对职责、对承诺的坚守。10年后的今天,服务队依旧履行着10年前的承诺。
很多老百姓都说,路灯下的“红马甲”,是看到的最温暖的画面。(记者 张江艳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