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协同创新带动行业振兴
创新注定是一条不平坦的路。王国栋坚信,只有下定“壮士断腕”的决心,坚持协同创新、产学研用结合,才能引领中国钢铁行业走出产品严重同质化、企业间恶性竞争的困境,从粗放走向集约,真正让钢铁业为国民经济强筋健骨
“要做第一流的科技创新国家队,不仅要突破高校内部的体制机制壁垒,还要汇集行业各类创新要素,集中优势科研力量,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面向企业实际需求开发行业共性关键技术。”谈到由东北大学牵头的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担任中心副主任的王国栋颇具战略思维。
创新注定是一条不平坦的路,但王国栋坚信,只有下定“壮士断腕”的决心,坚持协同创新、产学研用结合,才能引领中国钢铁行业走出产品严重同质化、企业间恶性竞争的困境,从粗放走向集约,减掉虚胖的赘肉,真正让钢铁业为国民经济强筋健骨。
几十年来,王国栋不遗余力地倡导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对接。2014年,由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钢研集团、中科院金属所等单位和宝钢、鞍钢、武钢、首钢等冶金院所和大型钢铁企业共同组建的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通过了教育部、财政部的认定。
中心以“绿色制造、制造绿色”为钢铁行业绿色化转型的发展战略,不断研发先进技术装备,优化生产工艺流程,降低能源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制造;优化、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性能,开发高端钢材,支撑国民经济和战略新兴产业的绿色化、可持续发展。这一平台的搭建,促成了创新成果的涌动。
针对鞍钢4#和5#热镀锌线锌层厚度横向分布不均等质量问题,中心下大力气协助鞍钢技术研究院改进镀层厚度与均匀性控制技术,使镀层厚度偏差大幅降低,镀层均匀度有效提升。目前,这些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的涂镀生产线,已成功改造成为生产高质量汽车、家电用涂层产品的中高端产品生产线,产品已经应用于奔驰、高尔夫等中高档汽车上。
中心在唐钢京唐港中厚板公司率先进行了“靶向式”改造试点,预计2016年年终将可以由中低端产品生产厂跨入中高端产品生产厂,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在王国栋看来,协同创新中心只要动员钢铁行业和相关行业产学研用各个方面的力量,行业协同,学科交叉,创新驱动,钢铁行业一定可以走过目前的困难,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绿色化的发展。
真做科研 做真科研
问题是创新的原点,需求是创新的原动力。“我们一定要把研究开展在工程里,把我们的论文发表在产品上!”王国栋认为,企业的机器一年365天开转,只要生产,就会有问题需要解决。我们如果针对这些问题开展研究,给出答案,那研究得到的成果必然很快就转化为生产力
在王国栋的办公室最醒目的位置,有这样一幅条幅:真做科研,做真科研。这是他的心声,更是他科研品格的真实写照。
王国栋一直认为,实践出真知,干是硬道理。如果远离实际,只是趴在计算机上进行自圆其说的“模拟”计算,就难以面对国家和人民对我们提出的重大需求。这种情况下,不仅产生不了真正的科学家,只能培养出一批学术界的“周老虎”。
项目从哪里来?在王国栋看来,答案就在实践中,在国民经济的主战场上。他认为,企业的机器一年365天开转,只要生产,就会有问题需要解决。我们如果针对这些问题开展研究,给出答案,那研究得到的成果必然很快就转化为生产力。“我们一定要把研究开展在工程里,把我们的论文发表在产品上!”他说。
问题是创新的原点,需求是创新的原动力。“实验室要始终敏感地捕捉行业发展的前沿问题,开发一批创新的工艺技术,研制出一批创新的工艺装备,向社会奉献出一批引领性的钢铁工艺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家钢铁技术的空白。”这就是王国栋一直倡导的“工艺—装备—产品—服务”一体化的系统创新机制,也是他们服务企业、不断创新的法宝。
10年前,我国经济大踏步发展,基本建设如火如荼,重点工程星罗棋布,需要大量高档次的工程机械用钢、耐磨板等高强度钢板;舰船、潜艇的建造,也急需各种极限规格甚至超极限规格的高强钢板。但是对这类钢板进行热处理的辊式淬火机,我国并不能自主制造,从国外引进价格也十分昂贵。市场上,极限规格高强板的价格飙升到数万元,自主建造辊式淬火机已经迫在眉睫。
这种情况让王国栋和他的团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我们不但要研究工艺技术,还要研究装备和自动化系统!”
实践出真知。王国栋和他的团队走访了钢板用户单位,了解了这些高强钢板使用部位和性能需求,又解剖了国外引进的高强钢板,分析了这些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特点。同时,走访钢厂,考察引进淬火机的性能和特点,且特别注重向现场操作人员了解引进设备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恰恰就是他们攻关的目标、创新的原点。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正在这时,太钢临汾中厚板厂提出建造一台辊式淬火机,以满足高强钢板和高端不锈钢板热处理需求。考虑到进口设备的价格和质量,他们决定选择在国内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王国栋的学生王昭东、袁国等一批30岁左右的年轻新秀来到晋中腹地,白天下现场调研,向企业技术人员和工人请教学习,晚上讨论、整理设计与实施方案。一个多月后,当厂里的专家拿到初步方案,立刻得出结论:这些小伙子能行!
转眼之间,一年过去了,工程项目也进入现场安装阶段。这是一台长20余米,宽近10米,高约7米的庞然大物,重量达到200余吨。整台设备全部自动化控制,“一键式”完成。
接着,他们又挥师南下,南钢、宝钢、新余、华菱涟钢、酒钢……众多钢厂接受了这个示范,接受了这些年轻人的作品。这批年轻人走南闯北,转战四方,自从他们登上淬火机的大舞台,就结束了引进淬火机的历史。这10多年来,他们的设备逐渐覆盖了国内市场。
制造出设备并不是结束,而是另一场战斗的开始。在王国栋的带领下,这些年轻人又根据不同材料性能要求,不断完善成分设计和工艺制度。最终,他们掌握了从重要材料到核心技术的全流程,受制于人的历史从此结束!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代表着希望。以创新助推钢铁从“傻大黑粗”向“绿精富强”转变的征程中,王国栋仍然志在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