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廖依峰:一名警察的乡村日记
//www.workercn.cn2016-04-21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为“爱”戒掉的习惯

  抽烟是廖依峰当刑警的时候学会的。妻子说了很多次,他都未能把这个习惯戒掉。但,自从来到甘棠社区当片警以后,他决定戒烟了……

  让他痛下决心的原因,来自于一个10岁小女孩静璇。她读小学四年级,父母双亡,由爷爷奶奶一手带大。由于家庭情况不太好,这个小姑娘身材显得比同龄人瘦小很多,性格也很内向,不爱说话,学习成绩也不太好。

  2015年初时,廖依峰第一次去她家入户走访,小女孩躲得远远的,问她名字半天也不说,只用笔写在纸上。

  静璇就读的甘棠小学是警民联系点,廖依峰每次去学校查看治安情况时,都会找班主任王老师了解一下静璇的学习情况,并专门到班上去看看她,给她带些作业本、笔等学习用品,鼓励她好好学习。

  今年大年初三,正在所里值班的廖依峰抽空到静璇家,给了静璇200元压岁钱,叮嘱她“这钱不能乱花,要用来买学习用品。”日记里,廖依峰写道,“没想到,比起城里的孩子,农村的留守儿童这么可怜,以后我还是少抽点烟,能省点钱下来帮助这些孩子。”

  被叫一声“爸爸”的责任

  晨晨,一个虎头虎脑的9岁小男孩。2014年底,廖依峰去肖岗村入户调查时认识了他。昏暗潮湿的堂屋里放着一个鸡笼,桌上是一碗咸菜,一碗剩下的鱼骨头,晨晨正在午睡,棉被很潮湿。

  晨晨的奶奶说,孩子才6个月大时妈妈就改嫁了,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如今,爷爷身体也不行了,这个家全靠她一人和每月几百元的低保维持着。得知孩子在学校每月的生活费只有100元,一餐才3元钱,廖依峰很是心疼。临走前,他在桌上压了100元,叮嘱奶奶,“等天晴了,把孩子的被子拿出去晒晒,消消毒。”

  从那以后,廖依峰几乎每月都要去趟晨晨家,送上100元和一壶油。去年中秋节,廖依峰拎着猪蹄和肉又到晨晨家,小家伙开心极了。吃完饭后,晨晨搂着廖依峰的脖子说:“廖叔叔,我能叫你爸爸吗?”

  那天,廖依峰在日记里写道:“我听了后,心里顿时一怔,答应他了,回所的路上,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又重了,我一定要坚持当好这个‘爸爸’!”

  今年1月份,廖依峰在网上看到一个儿童智能学习机,感觉挺好。他告诉晨晨,这次期末考试能考前三名,就买一个奖励他。虽然晨晨这次语文没考好,没进前三名。但廖依峰年前还是专程到晨晨家,鼓励他继续努力,临走时偷偷塞了500元给晨晨奶奶,让她改善一下孩子的生活。

  为安全买来定位手表

  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一直是廖依峰最放心不下的事。

  2015年7月的一天,廖依峰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儿童定位追踪手表的广告,突然勾起了他一段沉重的回忆。

  2013年,辖区一个留守儿童中午出去玩,一直没回家。民警们和爷爷奶奶找了一晚上都没找到,第二天,孩子的遗体从一个池塘里漂上来。孩子的父母从千公里外的地方赶回来,母亲哭晕过去。一旁素手无策的廖依峰受不了那场景,抹着眼泪回避了。

  “孩子们上学放学出去玩,我要是能随时知道他们的方位,该多好!要是当时那个孩子有这个手表,也许就能挽救他的生命呢?”那天晚上,廖依峰辗转难眠。

  第二天一上班,廖依峰就找到陈所长,希望想给39个孩子都配上这种手表。陈所长很支持,不过,39块手表总共得花1万多元,这对一个偏远的农村派出所来说不是个小数目。陈所长最后拍板,先买20块,免费发给最需要关爱的孤儿和留守儿童,以后再进行推广。这天,廖依峰难掩兴奋。

  一个月后,这20块手表戴到了20个孩子手上。那天的日记里,廖依峰这样记录下他的心情:“孩子们过得幸不幸福,我不敢担保,但作为一名警察,他们的人身安全是我关爱的前提。孩子们上学、放学、玩耍,我能第一时间得知他们的位置,这样,或多或少能让我心里踏实一点。”

  不仅如此,廖依峰还专门在社区微信群里发通知,让各村的治安积极分子节日期间多关注留守儿童的安全,有空到孩子们的家里看看。“这样加上定位手表,他们在什么位置,我随时都能看到。”说着,廖依峰又看了看手机里的孩子们的信息。

  (注:文中留守儿童均为化名)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