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狱警骆刚:用“亲情文化牌”感化服刑人员
//www.workercn.cn2016-05-04来源: 千龙网
分享到:更多

  1968年,骆刚出生在北京市房山区的一个农民家庭,1990年从警校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了北京市监狱局所属良乡监狱工作,目前任职良乡监狱六监区监区长。

  从穿上警服的那一刻起,骆刚就时时告诫自己:一定要当一名合格的监狱人民警察,为了这份誓言和责任,他一直在努力着。他总结提炼出了“如校如家”的文化建设理念,用中国传统文化对服刑人员的精神世界进行洗礼,使他们脱胎换骨。

  打“亲情牌”感化服刑人员走出狱门

  谈及26年的从警生涯,骆刚给记者讲述了一个令他至今难忘的经历。

  服刑人员刘某,26岁,曾3次入狱,因顶撞干警、吞食异物、抗拒改造被惩教。

  2013年8月惩教结束后,刘某被调到六监区接受改造。当天,骆刚就与他进行了一次摸底谈话。

  初次面对骆刚,刘某并不太尊重,开始时他一边汇报自己的情况,一边双手还不停地来回比划,并且说话的声音挺大。听完刘某的讲述,骆刚对刘某在谈话时的表现明确提出 “要好好说话,别指手画脚的,人与人之间应该有起码的尊重。”。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谈话,骆刚初步了解了刘某这个人,以及他之前所犯的事儿。

  脾气比较急、爱强词夺理、并且特别敏感、疑心很重,这是刘某给骆刚留下的第一印象。针对这个情况,骆刚制定了矫治方案。

  “刘某属于肚子里藏不住话的人,只要他想谈,我就跟他谈,海阔天空,人生哲理,为人处事,为父为子责任,无所不谈。”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骆刚经常去找刘某谈话,每次谈话短则二、三个小时,长则四、五个小时。

  “每次谈话下来,都让我筋疲力尽。”但骆刚心里始终有一个信念:“我就不信降服不了他!”

  有一天,骆刚又专门找到刘某,开启了畅谈模式。“我在认真聆听你的心声,你有什么想法和问题,咱们想方设法去化解。”

  在与刘某的交谈之中,骆刚注意到一个细节,刘某胳膊上印有一个“孝”字的纹身。骆刚便对刘某说,“你的父母都特别善良,在外面每天辛苦劳作,并且每个月都要长途跋涉来监狱看你,你要是不好好改造,对得起你的父母吗?”

  “我对你是真心的,我是真心真意为你好,希望你能早点出去,以后再也不要回来了。”听到这样的话语,刘某当场就落泪了。刘某告诉骆刚,“您放心吧,我争取好好改造,争取早点出去,我出去后,要帮着父母卖菜,帮着父母干活。”

  “每一个人都是有感情的,尤其是对自己的父母,针对刘某的情况,最终我们用亲情感化的方法‘降服’了刘某。”“一生一世日月长,云卷云舒两相忘。若问人间谁最苦?最苦莫如老爹娘!”骆刚说道。

刘某出狱前给骆刚写的感谢信。 贾永立 摄

  经过长达半年的几十次谈话,骆刚和监区干警们终于打开了刘某的心结。“除个别谈话外,我们还因势利导,发挥刘某做事比较认真、细心的特点,给他安排合适的劳动岗位。”

  据骆刚回忆,他当时安排刘某去劳动车间清扫卫生,并且负责制作防暑降温的饮料。“刘某干活挺积极的,每天都是忙的满头大汗。”

  有一个细节引起了骆刚的注意,当刘某制作好防暑降温的饮料后,会亲手给其他服刑人员送到身边,递到手上,但是刘某自己却一口都舍不得喝。

  当骆刚问他为什么自己不喝时,刘某告诉他说,“我既然是干这个工作的,就会尽职尽责,不让别人说闲话。”

  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内,刘某遵规守纪,积极劳动,安心服刑。“现在,刘某已经顺利回归社会了。”骆刚告诉记者,在刘某刑满释放之前,还专门给他写信表示感谢。

  在信上,记者看到了这样的内容:“您是一个好人,您多次找我交谈,教育我,挽救我,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我出去以后一定好好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这个事情过后,骆刚心里的一块儿石头也终于落地了。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