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数控机床的“翻译官”鲁宏勋:为空空导弹装“眼睛”的人
//www.workercn.cn2016-05-06来源: 法制日报
分享到:更多

  于是,鲁宏勋开始了钳工的学习。凭着从小的绘画和航模制作基础,他在机械结构和工程制图上几乎无师自通。跟着最出色的师傅和前辈学技艺,上夜大,学外语,学编程,他从来没停止过的是学习新知识,尝试去创新。

  他在数控机床上编出了导弹院第一个加工程序,干出了第一个数控加工零件,成为院里第一个较全面掌握数控机床操作和编程的技术工人。甚至在同行专家看来,当时这个年轻技工已经是集工装夹具研究和数控变成调试于一身的革新高手。

  随之而来的是认可和更大的舞台:1990年,26岁的他荣获了原航空航天部一等功。在颁奖大会上,他是唯一的技术工人。

   “航空鲁班”从中国走向世界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像鲁宏勋一样默默奉献于祖国的“大国工匠”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敬意。

  “在中航工业,有一句话叫做型号成功我成才。鲁宏勋对于导弹院来说,一个人改变一个班组;一个班组升华一个群体;一个群体正在托起一项辉煌的事业。”中航工业空空导弹研究院党委书记徐东来说。

  对于一个担负着国家重大任务的集体来讲,只有每一个人都成功了,才能有集体的成功。有31名成员的鲁宏勋班可谓高技术工人的“梦之队”,其中有5位全国技术能手、9位河南省技术能手以及一位世界技能大赛金牌获得者。

  在有“技能奥林匹克”之称的世界技能大赛赛场上,鲁宏勋连续三届被聘为数控铣项目中国技术指导专家教练,全程负责中国选手的选拔和集训。在2015年巴西圣保罗举办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一举夺金,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

  世界技能大赛制造团队挑战赛项目金牌获得者林春泷曾是鲁宏勋指导过的“90后”技术工人之一。“鲁大师话不多,但很多细节都在他眼里心里。训练中当我遇到难题,他很少直接告诉我解决路径,却经常是一句话点亮我的思路。”林春泷说。

  在中航工业空空导弹研究院不断承接国家型号任务研制的过程中,鲁宏勋从普通的技术工人成长为在空空导弹事业上的“大国工匠”。而这一切也折射出中国航空工业整体实力的提升——与发达国家相比,从曾经的“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再到今天的“同台竞技”,未来将会“并驾齐驱”,甚至领先。

  新华社北京5月5日电  (新华社记者 呼涛 王烁 齐中熙)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