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刘斌:十年“绑定”大学生支教
//www.workercn.cn2016-06-22来源: 北京晚报
分享到:更多

  和刘斌聊天是种享受:理科生的思维方式让他的逻辑十分清晰,再加上不疾不徐的语速,轻松间,就能让人对青年公益界的“黑马”——“益微青年”这个公益组织了然于心,并对其倡导的大学生支教短期夏令营活动充满好感。

  刘斌是益微青年的总干事。这是一个以支教为载体、培养大学生公益行动力的非营利机构。刘斌和“支教”打交道整整10年,他经历过志愿者、管理者和培训师等多种身份。曾面对质疑,也曾想跳出“支教圈”,但他却最终决定返航要把大学生支教做到底。

  偶然进入公益圈

  刘斌的学习成长经历能让相当一批80后产生共鸣。1985年,刘斌出生在吉林桦甸错草村。名字是父亲取的,希望他文武双全,成为人才。

  上初中后,“人才”的定义在刘斌的心中,已经简化等同为“名牌大学生”。那时的他觉得“考上好大学”是成为人才的关键一步。所以,从初中开始他就非常刻苦,所有的假期除了偶尔看看电视,都在看书和做题。

  2004年,考取中国政法大学的刘斌终于圆梦了,他走出农村,来到北京。在大学期间,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每年都有奖学金、入党、担任班干部……在各种社团活动里,刘斌很投入并富有成就感,但“读书”却成为他的一种“困难”,因为除了社团活动和考试的时间,他的课余就是宅在宿舍看电影、与同学打篮球。

  “不敢甚至不屑于创业、就业,有点用幻想麻痹自己,总觉得如果再为了考试而努力学习就是傻子。”

  2006年,刘斌被室友“忽悠”着报名参加了“西部阳光行动”暑期支教项目。他坦言,当时自己参加第一次活动的动机非常不纯粹。

  “别人给你钱,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支教,有点像旅行,还能满足社会实践课的学分,所以,动机很复杂。”刘斌说,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接触支教活动,到了乡村见了那些纯朴的孩子们,他觉得特别羞愧,“原来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虽然自卑,但是很努力,总想赢得一些东西,这可能就是人们说的凤凰男吧,这是一种情感上的负债,那么多年努力下来,自己会在心中给自己承诺、给家人承诺,但是接触到这些孩子后,才发觉自己原来是幸运的,从那时开始,心态发生了转变。”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