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找到自己的使命感
刘斌将这种感觉比喻成就像小孩有一件好玩具,最初是不愿和别人分享的,只有当他有了那种满足感和安全感后才愿意分享。这种心态的变化,正是那时的自己。
10年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是2600万,而今,已经攀升至6000万,在刘斌眼中,一个个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接触支教越久,他越发感到自己是幸运的,因为如果当初父母将外出打工的地点选择得远一些,他可能也是这些留守儿童中的一员了。所以,这种感同身受,情感上的共鸣让他的心态发生了转变,这也让他找到了自己的使命感。
2006年,刘斌和一些参与过“西部阳光”支教的志愿者联合发起了“华夏志愿者服务社”,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志愿服务平台。毕业后,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选择体面的白领工作,刘斌将目光锁定在志愿者服务上,他来到“西部阳光”大家庭,在这里,有能力、有情怀的导师给了他归属感和榜样的力量。
最初,对于在“西部阳光”的这份工作,刘斌只给自己设定了3年时间。但是,当他越往下走,越觉得再难离开。
2012年,“西部阳光行动”青年公益教育项目与“华夏志愿者服务社”因为使命相同而合并,刘斌接盘短期支教项目。一个月后,在银川举办的西北大学生公益助力营上,“华夏”改名“益微青年”,英文名EV,寓意Enjoy Volunteering,如同一匹黑马,冲进青年公益界。
EV成立之后,随着工作的深入,刘斌发现自己想要探索的领域越来越多,而涉及整个青年群体的服务范围过于广泛。摸索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决定再次把精力聚焦在大学生支教这个细分领域。
志愿者受益最大
公益活动的经历极大地开阔了刘斌的视野,也丰富了他的思考。“很多人都在谈支教,但还没搞清楚自己说的‘支教’是什么。”刘斌说,去年,明星江一燕支教8年的故事,以及黄晓明用“支教”的标签为某药企品牌牙膏做广告的事,都可以看出,对于很多人来说,“支教”一词仍旧有热度。只不过,这种热度也夹杂着一些否定和质疑,比如,《叔叔阿姨请你不要来支教》就是一篇网络上多次被转载反对支教的文章。
但其实,支教是大学生通过这个机会去寻找自己的一个过程,它貌似在服务别人,其实是在实现互动。
刘斌说,支教的目标当然首先是儿童受益,从这个目标出发,志愿者自身就需要有很多学习、训练、设计和反思,志愿者要比儿童学习得更多。无论长期支教还是短期支教,志愿者的受益都是最大的。
目前,EV支持全国数十家高校社团的暑期支教活动,在北京,有13家高校合作社团。刘斌说,全国每年有超过10万人次的大学生暑期支教活动,但90%都缺乏专业有效的培训。EV青年通过免费向支教大学生们提供资金和专业指导,来帮助他们提高行动力。这也是他在兑现自己的承诺:和大学生一起,在服务他人中成就自我。
(策划/文字 刘琳)
地铁站里的篮球小子刘斌(图) | 2014-02-10 |
元宵节放弃与亲人团聚 李秋顺劳模车队进山... | 2014-02-10 |
“五一” 为100名基层劳动者点赞 | 2014-02-10 |
郑红:万人社区的“美女书记” | 2014-02-10 |
董明:帮助孩子实现梦想很开心(图) | 2014-02-10 |
钱道波忆姑父冼星海:谈恋爱时一遍遍坐轮渡... | 2014-02-10 |
斗智斗勇驱毒魔——记全国禁毒工作先进个人... | 2014-02-10 |
走近创业弄潮儿,感受创业者别样的人生精彩 | 2014-02-10 |
韩勇当选政协第十一届陕西省委员会主席 | 2014-02-10 |
三农民合力勇救落水父子 | 2014-0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