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新京报第十届感动社区人物评选活动启幕,开始接受推荐候选人
2015年2月16日,窦珍志愿服务联合会志愿者来到右安门翠林三里,清扫连心桥。受访者供图
逝者:窦珍
2013年度感动社区人物
2013年,房山,王荣贵安排逝者骨灰入墓。如今,社区殡葬志愿服务团队有了新接班人。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逝者:王荣贵
2013年度感动社区人物
9月13日早7时许,海淀区实验小学门前,一位执勤民警拉开车门护送孩子上学。 新京报记者 周佳琪 摄
逝者:高宝来
2015年度感动社区人物
今天,新京报第十届感动社区人物评选拉开帷幕。
从2007年举办首届活动至今,新京报已报道了数百位感动社区候选人,共计92个社区人物和团队获得“感动社区人物”荣誉。
如今,这92个社区人物和团队中,部分榜样已逝,近半数时年50岁以上。因此,为了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在社区施展才华,2016年度感动社区人物评选活动,会更多聚焦热心公益的年轻人。
我们有理由相信,感动延续,传承永存。
就好像,右安门街道成立了窦珍志愿服务联合会,500多名志愿者接过了扫桥爷爷的“扫帚”,社区入殓师王荣贵的团队也迎来了新的接班人,200多个“高宝来岗”均有警察叔叔值守……
为了鼓励更多年轻人在社区施展才华,从今天起,2016年度感动社区人物的评选将遍发“英雄帖”,征集青年公民榜样。
你,心怀仁爱,热心公益,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你,主动担当,倾注心力,推动社区生活环境的改善;你,待人如己,广施援手,促进社区邻里关系的和谐。
新京报及新京报网、新京报微信矩阵、新京报官方微博等平台将联合接受各方推荐。
经过初评确定候选人后,新京报记者将来到感动人物身边,进行跟访报道。
本次活动的评选过程仍将延续传统,包括公众投票和评委会投票,最终根据加权计算评选出2016年度“感动社区人物”。
此次评选活动继续由新京报社主办,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精神文明办、北京市委社会工委指导。
■ 传承
500志愿者接过扫桥爷爷的“扫帚”
9月8日下午,紧邻丰台区右安门街道翠林小区的一座过街天桥上,几名志愿者正拿着扫帚、抹布忙碌着。
这座桥,就是“扫桥爷爷”窦珍老人11年义务打扫的“连心桥”。
志愿者闫乐三蹲下身子,用抹布擦去大桥护栏上的污渍和灰尘。闫乐三表示,他们都是窦珍志愿服务联合会的成员,经常会利用闲暇时间来这里义务打扫,每次一个小时左右。
志愿服务活动在右安门街道如火如荼。借着老人志愿服务精神的影响力,右安门街道成立了窦珍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芦婉华介绍,联合会共包括52支志愿服务队,其中16支以社区为基础,36支以辖区单位、学校等为基础。
除了继续扫桥,他们还给老年居民送来保洁、理发服务;老年志愿者健走的同时进行社区治安巡逻的活儿;专业志愿者送木工、水电服务上门;联合会还邀请专家为残障人员提供慰藉服务。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再到整个地区的志愿服务团队,500多名志愿者接过扫桥爷爷的“扫帚”,志愿奉献精神无形感染着生活在右安门的居民。
“窦珍精神的传承,不仅限于扫桥本身,而是要把它当做一种志愿精神的象征,延展到每项社区志愿工作中,从身边小事做起,服务身边一个人。”芦婉华说。
“窦珍老人去世了,他的工作我们来干。”负责邻里关爱的志愿者队队长赵伟明说,自己去年退休后就加入了邻里关爱的志愿服务队伍中。“在帮助别人时,我自己也会感到快乐。”
社区殡葬志愿服务队有了新接班人
用酒精擦拭面部,打粉底,刷腮红,画眉……完成这些动作的十几分钟里,芦士忠距遗体不到30厘米。当死者遗体被放入纸棺中,他发现遗体头部偏向一侧,便走上前去,用手轻轻摆正。
芦士忠是社区入殓师王荣贵团队中的一员。
今年6月16日凌晨,王荣贵在解放军307医院逝世,享年65岁。然而,他所在的社区殡葬志愿服务队有了新的接班人,继续承担着这份特殊的责任。
近20年里,这支队伍为社区1000多人做过义务临终服务——穿殓衣,遗体化妆,主持告别仪式,办理火葬手续,直到入土下葬。他们没收过一分钱。王荣贵曾说,要“让逝者走得体面”。
今年8月,56岁的张福生接替了“师傅”王荣贵的岗位,成为这支队伍新的负责人。此前一年半的时间里,他一直在王荣贵的带领下,协助处理各项事务。
如今,队里的一切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运行着,就像王荣贵去世前一样。
张福生说,北京电力设备总厂始建于1952年,社区内居民基本在80岁以上,平均一周要送走两位老人。目前团队共6人,“社区里哪家出了白事,不管多晚都要随叫随到。”
“居民对我们服务的需要,意味着一种信任和认可,这种责任感让团队成员面对每一次殡葬服务时,都要尽全力做好。”芦士忠说。
学校前民警坚守200余“高宝来岗”
9月13日早上7时,早高峰,西三环的车流渐多。
位于西三环辅路与玲珑路交叉路口的海淀区实验小学,朝东、南、西三个方向行驶的车流拥堵在一起,让这个狭窄的丁字路更“热闹”。家长开车送孩子上学,孩子们在车流中穿梭,人车混行险象环生。
一辆黑色轿车停靠在西三环辅路边。一位30多岁、戴着眼镜的民警走上去拉开车门,小姑娘探出身子,正要探身取后座上的书包。民警急忙扶住车门,挡住附近的行人和车辆,确保孩子安全下车。“快走快走。”附近的两名辅警笑着朝家长打了个“开车”手势,护送小姑娘走上人行道。
这套动作,高宝来生前每天要重复几百次。去年5月,这个900多天风雨无阻守在海淀区实验小学门口的“片儿警”,因患肺癌医治无效去世,年仅58岁。
然而,以他名字命名的流动岗却一直被传承下来。如今,北京200多所小学、幼儿园门前建起了“高宝来岗”,由民警护送孩子们入校,疏导交通。
“看着这么多民警的身影,就好像警察爷爷还在”,一名六年级孩子的家长说。
“老高的岗我们来站。”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恩济庄派出所驻区民警李勇说。
恩济庄派出所是高宝来生前的单位。自2014年来这里后,开车门、扶孩子下车、关车门、护送孩子到校门口,这一系列动作就成了李勇的日常工作之一。在早高峰川流不息的车辆间,他一站就是一个小时。
“作为一名社区民警,最大的愿望就是让老百姓有安全感。”李勇说。
如何推荐青年公民榜样?
邮箱:xjbgandong@126.com
热线:010-67106710
微博:发微博@新京报
微信:关注公众号北京知道(微信号:xjb-jingshier),点击“榜样推荐”,回复信息或留言至后台;或关注公众号(bjnews_xjb)留言至后台。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周佳琪
烟台志愿者多年坚持为返乡农民工义务演出 | 2014-01-09 |
北京榜样每周人物榜 | 2014-01-09 |
143 虎蕊 | 2014-01-09 |
这个夏天,他们留下感人的背影 | 2014-01-09 |
青运会赛场外的无名英雄 | 2014-01-09 |
郭连荣:14年把“爱”坚持成品牌 | 2014-01-09 |
河北10个“最美志愿者”先进事迹发布 | 2014-01-09 |
林森:志愿者协会不能只做免费劳动力(图) | 2014-01-09 |
高静云一家:弘扬传统文化施爱心 | 2014-01-09 |
国家开放大学优秀毕业生风采 | 2014-0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