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童松:地铁建设的守护者(图)
//www.workercn.cn2016-10-11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童松个头中等,脸膛黝黑,皱纹深深,同事都叫他老童。其实,老童不老,今年才45岁。

  在地铁建设一线,老童已经奋战了23年,一直为轨道交通的安全操着心。“管安全,就是不能出事故,凡事要对得起良心。”老父亲叮嘱老童的一句话,被他当做座右铭,一直记在心上。

  作为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安全质量监察总部主任工程师,老童总盯在施工现场。看老童的脸色,就知道安全工作到没到位。要是安全到位,老童不大的眼睛,就笑成一条缝;要是不到位,老童就变成了黑脸“包公”,隐患不整改,绝不罢手。

  一次,某单位一名年轻的安全管理人员巡视施工现场时走过场儿,恰巧被老童看到,脸立马黑了。老童提了三条:重新检查、深刻检查、扣奖金。“凭什么呀!”小年轻不干了,老童一句话没多说,拉着他回到工地,“你看看,正在搭设的脚手架基础不牢,这不仅保不住工程质量,而且更难保施工工人的安全,没准儿就要人命。”现场负责人坐不住了,找到公司领导说情。老童铁面无私,“人命关天,让我管就得按制度办”。这个教训,那个年轻人一直记着,每回到工地检查都要挨个看、反复查。

  行内人都知道,地铁工程建设最初参考的是铁路安全标准。老童太清楚这里的水土不服了,他决心为地铁量身编制建设安全标准。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编制时遇到的困难一个接一个。首先是没有经验可借鉴,老童一有时间就泡图书馆、查资料,然后跑遍北京地铁工地,向同行取经,找大大小小的专家请教、咨询……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标准化手册》出台并推广,这意味着我国地铁轨道交通建设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标准。此后,童松又主持编制了《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图集》、住建部项目《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护设计与施工标准图集》和《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安全应知应会》,这几套标准汇总了地铁施工中安全和质量控制的各个方面,在全国同行业中均属于首创,填补了国内空白。

  童松的脚步并没有停。2014年7月,他负责的北京地铁安全质量隐患排查与治理系统建成投用,施工现场查出的安全隐患,实时上传,随时可查。目前,已有累计87个标段、近1500人使用该系统,累计排查各级隐患28454项,99%已完成整改消隐。

  北京地铁线网越来越密,技术越来越高,老童心里的安全弦也绷得紧紧的,“安全这事,一刻也不能放松。” (本报记者 袁京)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