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图①:邵益达作品中的局部图案。
图②:邵益达从贝壳上锯出一个个精美的图案。
图③:邵益达将锯出来的贝壳图案嵌入到木板中。
图④:邵益达将骨木镶嵌技艺应用到乐器上。
骨木镶嵌是宁波特有的国家非物质文化工艺。今年52岁、家住江北区慈城的邵益达师傅从事骨木镶嵌手艺长达36年,由于手艺精湛,声名早已传到海外。
以黄杨、花梨、紫檀、红木等名贵木料为基底,用滨海特有的黄鱼胶做黏结剂,将牛骨、贝壳、螺钿等自然物料镶嵌形成图案,是骨木镶嵌的基本特征。邵益达告诉记者,要完成一件骨木镶嵌作品需要经过多道复杂工艺,而贝壳因为纹路细致,颜色多类,工艺也更加复杂。
首先是设计图纸,设计定稿后就要选择贝壳和木材。待设计、挑选原料等前期准备工作结束,骨木镶嵌工作方进入核心环节:切割和镶嵌。而这两道工序是对师傅手艺和耐心的双重考验。
根据设计稿,邵益达会把贝壳用钢丝锯锯成一个个图案,再把贝壳图案放在纸上进行拼接,这道工序称之为“拼花”。切割之后紧接着就是镶嵌。沿着贝壳图案,先在木板上画线、打凹槽,再将贝壳图案一个一个镶嵌到木板凹槽中,实现贝壳与木板之间的严丝合缝。至此,镶嵌工作大体完成,但要真正完成一件作品,还需经过磨平、精雕、上大漆等工序。“贝壳上刻画要非常小心,下刀略偏,人物脸部就坏了。上漆后,为了让贝壳的纹路从油漆中显现出来,还得用刀片把纹路一刀一刀刮出来,刮的过程不能有半点纰漏,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
在邵益达的家里,还有多件镶嵌了贝壳的乐器。据了解,邵益达将骨木镶嵌工艺应用到乐器上,起初是应台湾客人的要求。经过技术攻关,他终于做出了客人想要的乐器。
邵益达有一个心愿,就是用贝壳镶嵌《清明上河图》。“这个我已经想了20年,图纸早就设计好了,但要做出来,工作量非常大,需要三四年,只能等退休后,才能付诸行动。”邵益达说。(徐文杰 张落雁 文/摄)
王氏兄弟钻研出“混铜”工艺(图) | 2014-11-21 |
陈义时:手握拳刀 雕刻精彩 | 2014-11-21 |
传承人吴元新:抢救消失的蓝印花布 | 2014-11-21 |
90后李宁花4年自制陶笛 用陶笛与萨克斯... | 2014-11-21 |
陈云珍:羌绣艺术的前景一定会更好 | 2014-11-21 |
龚倩:匠心宫扇(图) | 2014-11-21 |
90后剪纸哥(图) | 2014-11-21 |
袁姗姗走起最炫民族风 简单大方有内涵 | 2014-11-21 |
锔瓷匠人:金刚钻揽得瓷器活儿(图) | 2014-11-21 |
吴昕呼吁关注“非遗”疆绣(图) | 2014-1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