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隧道匠人”黎峰:建设“中国速度”初心不改(组图)
//www.workercn.cn2016-12-23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快时代的慢坚守,“隧道匠人”建设“中国速度”初心不改

——记重庆轨道交通五号线土建5104标三分部项目经理黎峰

  14年前,一个刚大学毕业,浑身洋溢着朝气的青年才俊戴上了“中国中铁”的帽子,跟随“前辈们”的脚步,怀揣着梦想,小心翼翼地走上了中铁隧道股份公司在广州的地铁建设项目施工现场。14年后,一个身材略胖,常年带着眼镜的“大叔”,仍戴着“中国中铁”的帽子,出现在重庆轨道交通五号线土建5104标三分部建设现场“指点江山”。

  “建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育一批人才”“干一行就要爱一行,自己多流汗,不给工程留遗憾”“用‘工匠精神’要求自己”……被誉为重庆地铁五号线最“牛气”的经理黎峰时刻在强调,“思路决定出路”。还未谋面,就闻这是一位极为特别的项目经理。

  在领导心里,黎峰对上对下高度负责,创造了可观的效益,员工收入不菲,他却为人低调、淡薄名利;在项目员工眼中,工作上他严格要求,做事雷厉风行,刚毅果断,生活上却对大家关怀备至;在施工人员看来,他为人正直诚信,跟着他干踏实。

  多年来,黎峰默默坚守在工作岗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精品工程的同时,他也多次被中共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委员会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西安地铁建设劳动竞赛领导小组评为“2014年度地铁建设劳动竞赛先进个人”。

  对于工作上取得的成就,黎峰总是淡淡地说:“往大了说是为了促进中国的地铁事业发展,打造‘中国速度’,往小了说只是为了生活。我只是把账算得更细一点,管得更严一点罢了!”

  初出茅庐

  扎根隧道是无悔的选择

  2003年7月,黎峰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怀揣着干出一番事业,闯出一片天地的梦想,黎峰进入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他知道,他所在的公司是国家综合大型一级施工企业,能够为他提供广阔的平台。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看到前辈们创造的骄人成绩,他为自己是一名隧道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而深感自豪和庆幸,同时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岗位上做出成绩。

  历任见习生、技术员、工程部长、总工程师、副经理、经理等职,一步一个脚印走过十四个春秋。“干一行就要爱一行,自己多流汗,不给工程留遗憾。”他是这样要求自己的,更是这样做的!

  2008年,在广州地铁珠江新城二标项目工地上,盾构机下穿既有线(运营中的地铁一号线),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既有线隧道轨道沉降需控制在5mm以内,作为项目总工的他,和班子其他的成员一起带领技术人员连续“作战”三天三夜,最终沉降控制在2mm以内,确保了此段隧道掘进的正常。

  这次的经历让他迅速成长了起来,随后他调任深圳地铁一、三、五号线项目部任副经理,次年转正。有过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的经历让黎峰在管理工作上动起了“脑筋”。

  2010年,黎峰针对一个专业公司多个项目齐头并进现状,面临生产能力配置、人力资源配置、生产资料组织、生产关系协调等艰巨工作任务,他持续开展“精益求精做好每件事”职责观的宣贯,围绕施工节点、工期、目标服务开展日常工作,本着“自己多流汗、不给工程留遗憾”的理念,给公司创造了颇为丰厚的收益。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黎峰在工作中的新思路、新举措,让他参建的深圳地铁5307三工区、重庆会展中心、西安地铁三号线4标等项目的责任成本均为盈利。在此期间,黎峰多次获得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地铁建设劳动竞赛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一个工程还未结束,下一个项目已经给他安排好了,十多年来,黎峰辗转了广州、深圳、西安、重庆等地。而他也从一个初出茅庐满怀壮志的青年变成了一个资深“大叔”。“我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虽然小有成绩,但相比单位上其他的前辈们,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黎峰说。

  运筹帷幄

  啃下山城隧建的“硬骨头”

  山城重庆,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山水之城,轨道交通已经成为最适合山城“九环一线”交通架构。2014年2月,这座最年轻的直辖市接纳了中铁隧道集团作为轨道五号线隧道洞穿的总承包。

  据了解,重庆轨道交通五号线是连接重庆主城区与两江新区南北方向轨道交通骨干线路。建成后将与一、二、六、十号线和轨道环线实现无缝接驳,为重庆轨道交通再添新作。

  2015年5月,黎峰从西安项目调入重庆五号线5104标三分部任项目经理,承担了五号线地下隧道最难洞穿的12公里工程任务。一个分部管理着4台TBM掘进机,占公司投入五号线全部大型设备的57%,11个月完成施工产值近8个亿,远高于其他标段总体指标,在隧道集团,乃至国内地铁施工项目前所未有,是典型的“巨无霸”。

  黎峰到任时,该分部面临着严峻的内外部形势,承建的工程存在跨度大、施工难点多、工期任务紧等问题。黎峰到任后,为啃下山城隧建的“硬骨头”,他长时间深入一线指挥,每天只有3~5小时的休息时间。经常病后不能就医或者一周的处方药被搁置到过期。

  付出还是有收获,经过他的现场蹲守指挥,隧道日掘进纪录从原来的8环、提升至21环,一次次刷新着山城轨道交通施工进度单机日掘进纪录,还开创了盾构机单日掘进31.5米,创造了单机月掘进565米的重庆轨道交通建设史上最高施工纪录。

  此外,由于承接的项目隧道要上跨沪蓉铁路隧道,需要的报批手续繁多。2015年8月初两台单护盾TBM被迫停机,业主多次召开专题会部署此项工作,面对严峻的工期压力,项目承受着巨大压力。

  该分部的党支部书记刘礼军说,通常来讲,类似的报批手续办理周期为6~8个月,而黎峰仅用了4个月就完善了相关手续。期间他因身体原因多次走不了路,他便让员工将他架上一线,继续奋战。

  “‘思路决定出路’是黎峰最常说的一句话。”刘礼军说,他到任后,立即采用精细化管理,抓工程工序等环节,不到半年就将原本亏损1800余万元的项目,扭转到盈利1700余万元。高峰期施工人员多达900余人,他协调起来毫不吃力。

  刘礼军表示,黎峰与他之前搭档的项目经理相较,比较独特的是他宏观上能运筹帷幄,预想到将要出现的问题,提前预防,细节上也能精益求精。

  经过长时间的攻坚作战,2016年6月,五号线洞穿工程终于全线贯通。“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所有的付出都都值得。”黎峰看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说,“爱上所从事的工作,并把工作做到极致,就是我理解的‘工匠精神’”。

  年近不惑

  “舍小家”为“大家”不忘初心

  “建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育一批人才”一直是黎峰坚守的信念,工程质量不能仅靠一两个技术能手来提高,而是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与智慧。工作中,黎峰针对技术人员严重不足,项目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利用职工夜校,他毫不吝啬地将工作经验与技术传授给身边的人,并经常性地组织全体作业人员进行专项技能培训。在他的传授、带动下,一批批新生技术人员不断成长为业务技术精良的骨干。

  然而,有得必有失。黎峰长时间待在工地上,陪伴家人的时间就少了,家里的事也无法顾及,所有的家事重担完全落在了小他两岁的妻子身上。

  “您把时间都给了工作,家庭怎么办?” “呵,家庭,只有妻子费心了。”黎峰无奈地笑了笑。他介绍说他本是陕西汉中人,现定居西安,妻子原本也是同一个单位的职工,但由于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只能放弃工作,当一个家庭主妇,平时小孩一放寒暑假,妻子都会立刻开车带孩子到工地上进行短暂的团聚。

  俗话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定有个伟大的女人。而黎峰正是有妻子王雅宜做他坚强的后盾。

  日前,笔者在与王雅宜几十分钟的电话交流中,她多次用笑声掩饰其中的酸楚、苦辣和感动。

  “我和黎峰已经结婚12年了,我们是大学同学,毕业后一同进的中铁隧道公司,开始我还和他同在一个项目上工作,结婚生孩子后,还把小孩带到工地上待了两年。”王雅宜说起和黎峰之间的恋爱经历满是轻松幸福的语气。

  随着小孩一天天长大,到了上学的年龄,不愿成为负担的父母也还待在老家,并且身体也不太好,两人必有一个要离开工作岗位,照顾家庭。于是王雅宜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成了一名全职太太。“这几年来,我都不敢生病,只要我一生病,两个孩子就没人照顾。”王雅宜说。

  “前几天,上四年级的大儿子考试成绩不错,我答应满足他一个愿望,可是这个愿望短期实现的可能性极低。”王雅宜说,儿子的愿望是“爸爸每月能回来陪我一次”,面对儿女们对父亲的思念,王雅宜也十分无奈。

  “有时候儿子女儿的学校同时要开家长会,我分身乏术,只能抱怨他几句。慢慢也就习惯了。”王雅宜身在家里却时刻牵挂着远在工地的黎峰,“我每天都会给他打电话,他的脾气好,每次都听我抱怨、啰嗦半天。我十分担心他的身体,忙起来的时候连药都不顾上吃,想起来很是心疼。”

  熟悉黎峰的同事说,每逢节假日,王雅宜都会“千里走单骑”独自驾车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从600多公里外的西安,经过10个多小时的跋涉,风尘仆仆赶到工地,假期结束后又独自驾车带着孩子赶回西安。

  这些黎峰都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我年龄慢慢大了,对家人的亏欠太多了,再干几年也应该陪陪家人了。”说话间,黎峰又开始投入了他在成都的建设工作……

  “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十多年来,黎峰用一座座精品工程展示了他在快时代中不忘初心的坚守,书写了一份令人仰视的忠诚!(黄仕强)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