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他们,用手术刀剖开案情(图)
//www.workercn.cn2017-01-06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DNA数据库“帮忙”破案,更多新技术可解读尸体信息

  接到检材,范豫杰的同事黄磊忙活了通宵。

  这个案子,案件发生时间,不确定;潜在嫌疑人,没明确指向。丢失的物品,是枪支以及若干子弹。不及时破案,就意味着多了一分凶险。

  “送检民警说犯罪嫌疑人可能用水果刀割过包装、还喝了茶。”听过简单的现场勘验描述,黄磊将目标重点锁定在水果刀、茶叶盒上。通过多部位提取,一把刀提取了十五六个点位,第二天下午3点,终于找到了同一个人的多份DNA样本。入库比对后,很快锁定犯罪嫌疑人。

  成功寻回枪支,黄磊很自豪。如今,法医工作对象早已不再停留于尸体、人体组织层面,“DNA是新的方向”。

  建立DNA数据库,凭借现场检出的DNA确定犯罪嫌疑人,加快案件办理进程。2016年以来,昆明市公安局法医室DNA实验室共检验日常各类案件2000余起,检材3万余份,共完成3.4万份违法犯罪前科人员DNA样本的检验入库工作。截至2016年8月底,通过DNA数据库比中嫌疑人数为1502人。

  “法医室地方不大,投入不小。”走进范豫杰的工作场所,一台设备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做一例DNA,成本也要几十元。范豫杰说,技术越来越先进,法医的“刀”也越来越多。像X光、三维立体扫描等技术的应用,让不解剖就解读尸体信息成为可能。

  去年在20多起案件中出庭作证,协同完成案情拼图

  随着司法改革的推进,刑事诉讼对证据要求提高,法医已不只是在案件侦查阶段工作,他们经常需要出庭作证。

  工作量大了,范豫杰却很欣喜:“通过证据支持来推进案件办理,更有利于防止冤假错案。”

  法医技术日益先进,案件办理更为精细,但真正还原事实、阻却冤错,仅靠技术层面的进步远远不够。“对法医而言,一定要敬畏法律、敬畏科学、敬畏证据。不靠谱的鉴定甚至虚假鉴定,我哪能签字?不遵守鉴定程序,很容易导致冤假错案。”范豫杰说。

  在昆明,2015年全年仅有五六起庭审有专家证人出庭,2016年法医出庭作证的已有20多起。

  “庭审前,我们都会针对可能提出来的问题进行准备。主要是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并根据鉴定意见和侦查情况进行准备。庭审中,焦点主要在对鉴定结果和相关概念的理解上。解读鉴定结果时,我们会客观地进行阐述,不能把庭审变成一场学术讨论。”范豫杰说,他们的实验和鉴定意见都是按照行标和国标来执行,每一项实验步骤都有相应的记录。

  “法医的手术刀,是寻求真相之刀,也是打击犯罪之刀。通过技术手段,我们努力找到更多的信息,与其他部门配合,完成事实拼图。”范豫杰说,“特别是在命案侦破中,我们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工作,让死者‘开口’,让证据‘说话’,还原犯罪过程。司法最终还以公道,是对被害人最好的慰藉,也是我们工作的价值所在。”(杨文明)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