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春运大迁徙背后的铁路年轻人
//www.workercn.cn2017-01-23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我的青春献给了脚下的铁路

  付政 赵显第

  这是一趟开往春天的列车,从北向南跨越黄河、长江一路春江水暖“车”先知。

  1月20日小年夜,由北京铁路局团干部和团员青年担当的“共青团号”列车,让这趟开往春天的列车成为了春运中靓丽的青春影像。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这趟“共青团号”列车春运期间先后到过合肥、上海、汉口、福州、三明等地,超过6000人次参加了列车值乘。

  “跑‘共青团号’就像是一场对青春的告白”。今年“共青团号”的列车长刁瑞生说。曾经三次参与“共青团号”列车乘务工作的刁瑞生是一名火车司机。他说,火车司机是一个很孤独的职业,在漫漫长夜里,虽然和冷冰冰的机器打交道,但心里却是温暖的,因为有人们归途中的笑容和期盼温暖着他。

  餐车大厨王帅来自张家口车务段,今年已经是他连续第5年担任“共青团号”的厨师。休息之余,王帅喜欢谈论在餐车这个特殊的环境下对食材的挑选方法与加工心得。王帅说:“每年的‘共青团号’不仅是一项运输任务,更是一次施展自己厨艺的舞台。”

  樊贝仕已经连续9年值乘“共青团号,他在清理车厢卫生、查验车票时总是喜欢问旅客乘坐的感觉是否良好,是否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樊贝仕工作在邯郸工务段,日常的任务是负责线路的养护与维修,每天都与钢轨打交道。他说,在线路上不会有旅客打开车窗告诉我们,你真棒!所以“要把大家的肯定带回去,与大家分享。”

  北京铁路局团委负责人说,开行“共青团号”列车是北京铁路局团委引导团干部和团员青年“锻炼自我、服务大局、奉献社会”的一项重点工作,经过20余年来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具有北京铁路局特色的共青团品牌活动。今年共有100余名青年参与到“共青团号”列车的值乘工作中,春运期间共要开行往返7趟,行程1.7万余公里。

  “我的青春献给了我脚下的铁路,只要它还存在,我的青春依然在延续下去。我自豪,我骄傲,因为我跑过‘共青团号’”。这是“共青团号”列车员们最真心的告白。

  来自清华园最会开火车的“大车”

  于海 周道刚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孙海华 周伟

  作为西安机车检修段技术科科长,周苗生站在众多铁路人中一点都不显眼。拿到清华大学电气工程系硕士学位的他,参加工作9年来,先后干过火车司机、机车质量验收员、机车检修工程师等,在每个岗位上都干出了不俗的成绩。

  临近毕业时,周苗生曾经获得过一家全球500强公司的职位,可当他看到西安铁路局的招聘信息时,却动了要去西部工作的念头。他试探性地给对方发了一封电子邮件,没想到10分钟后就收到回电,力邀他加盟。

  周苗生说,不少亲友听说他一个清华的高材生要去西部干铁路时都劝他别犯傻。他却坚定地认为,西部的岗位能把国家的需求和自己的发展结合在一起,他不会放弃。

  2007年8月,周苗生到西安铁路局报到。对当时的西安铁路局来说,别说是清华硕士,就连普通大学的硕士都很难招来。西安铁路局研究后打算把周苗生安排到机务处工作,一是发挥他的专业特长,二是真心想留住他。

  但周苗生却拒绝了,机关是做管理工作的,他要到最基层的岗位去了解真实的铁路。

  一个月后,周苗生来到西安机务段,成为了一名学习火车司机。“初到这个岗位真是感到很新奇,多少孩子年少时的梦想就是长大后可以当一名火车司机!”周苗生说。

  周苗生的师傅是原铁道部劳模——“大车”(铁路内部对机车司机的称呼)张贵学。“小周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总是担心自己会被他问倒。”张贵学说,可后来却发现周苗生特别踏实、肯吃苦。

  周苗生跟着师傅承担西安至徐州的机车驾驶任务,单程860公里,一个来回就是1720公里,一年跑了7万多公里,可以绕地球两圈了。学习期满一年后,他顺利拿到了电力机车驾照,也成了一名“大车”。

  “当时有同事说我是火车司机里学历最高的、清华园里最会开火车的人,我可没那么厉害!”周苗生说。

  2008年8月,周苗生再次被调回局机关负责机车供电验收室的工作。这是一个新成立的部门,可参考的信息都很少,周苗生几乎把自己“钉”在了办公室,摸索制作出了“机务检修信息平台”和“机务检修管理平台”两个系统,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此外,他还对机车质量检修制度、标准、程序进行了梳理、研究,整章建制,形成规范管理。

  “两年内,周苗生完成调研报告10余篇、规章制度30多项、总结300多篇,70多万字,相当于一部《三国演义》,这些资料在机务系统职工技术培训和日常管理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西安铁路局机车车辆验收室主任毛振平说。

  2015年,我国西部最大的机车检修基地——西安机车检修段建成投入使用。周苗生觉得,“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和梦想”,再次申请到生产一线去。面对新段、新人、新设备,作为技术科带头人的他,在4个月的时间里自学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专业知识,先后组织完成100余份作业指导书和200余份工艺的编制,攻克了HXD3机车高达60%的故障难关,研发出“HXD3机车110V蓄电池充电柜控制板试验装置”等70多项成果。

  用青春的名义让回家的路畅通无阻

  杨丹

  6时37分,天刚蒙蒙亮,K7542次客车缓缓停靠在西丰火车站。县城小,出行的人相熟的也比较多,大家一边聊着一边有序上车。4分钟后,随着一声长鸣,列车起动继续奔向下一站。

  西丰是辽宁省东北部一个小县城,每天只有一列火车经过。这趟车对西丰人来说,就是他们的高铁、动车,更是他们的便民车。

  担当这趟列车牵引任务的是梅河口机务段共青团号DF4D0035机车。机车组组建于去年3月,全组8人,4名司机,4名副司机,平均年龄26.7岁,同年12月正式命名“共青团号”。今年的春运对他们来说是首次出战。

  为了确保每趟乘务安全正点,出库前的机车检查是一道重要的质量卡控关口。小年儿这天,室外气温零下二十四五摄氏度,为了节省时间和机车检查方便,司机肖鹏连棉袄都没穿,在机车下对走行部、水箱水位、油箱油位、撒沙管、弹簧、轴承、车钩状态等细心检查。这些都是关键环节和部件,他坚持多走一步,多敲一锤,多看一眼,这样心里才有底。上车后,冻麻的双手还没有缓过来,他使劲地搓了几下,然后与副司机王立斌认真输入核对监控数据,进行制动机试验、车机联控等检查,保证机车全方面达到标准。

  牵引旅客列车,关键要平稳操纵,讲究的是起车稳、加速快,运行中减少手柄位置变化及制动机使用次数,调速时少减压、早加载,进站执行“三定”,按标停车,这样才能减少列车“冲动”,让旅客舒适。没有几年客车乘务经验很难完全达到这个标准。年轻的司机长刘佳说,只有这样才能配得上“共青团号”的称誉。命名仪式那天,副司机葛大宇举着印有闪亮团徽的红色机车手册,笑得无比灿烂:“我怎么就觉得今天像我结婚了呢,机车就是我的新房,手册就是我的登记证啊!”

  网络上初识太焦线上“驯龙人”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敏

  1月20日凌晨两点,室外温度摄氏零下17度。长治北站运转车间四班第一调车组6个工作人员正穿梭在股道间忙碌地检查着,脚下是重达18.5斤的铁鞋。脸已经冻得发紫,睫毛上挂着因哈气遇冷而结的冰霜。

  这也是冬季运转车间日常的工作状态。郑州铁路局所属的太焦线是晋煤外运的主要通道,长治北站运转车间就坐落在这里。每年6800万吨货物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一群年轻的调车小伙在繁忙的编组场像驯龙人一样指挥着一条条“列车长龙”,控制着场内货车的方向,确定它们即将驶入的轨道。

  这是一项危险的工作,作业的工人要在快速行驶的列车和轨道中穿梭,车轮与铁轨碰撞的声音夹杂着工作人员的命令。

  连续工作的12个小时中,“驯龙人”一刻都不能休息。在这个被称为郑州站北大门的长治北站,南下和北上的列车都会在这里汇集。据统计,这个调车组日均解编列车1000余辆。

  他们中也有铁二代。一位小伙子说,他的爸爸在铁路工作常年不能回家,他一度很难过,不明白爸爸到底在忙什么。而今,他却不断向身边朋友解释为什么不能参加聚会,不能赴约。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