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勘破犯罪现场的迷雾——“痕迹神探”叶振飞办案记
//www.workercn.cn2017-05-12来源: 新华社
分享到:更多

  新华社成都5月11日电(记者吴光于)汽车刚在路边停稳,就被人突然拉开车门抢走了放在副驾驶座位上的提包。受害人没有想到,案发后不到一天,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就被公安机关查得一清二楚。

  这不是侦探小说中的情节,而是近日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侦办的一起真实案件。在提取车了把手上的DNA后,技术大队民警叶振飞通过比对,很快就锁定了作案人员。

  触物留痕 循迹追凶

  入警12年,刑侦专业科班出身,每天不是在勘查现场就是扎在实验室里。在旁人眼中,叶振飞是个“技术控”。2016年,他通过DNA、指纹成功锁定了63名犯罪嫌疑人。

  在同事眼中,“痕迹神探”并非完全依靠技术,2600多场现场勘查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锻炼出缜密的思维。“世界上没有‘踏雪无痕’的轻功,触物必留痕。”叶振飞说。在他看来,再高明的嫌疑人在实施犯罪时都会留下痕迹。作为技术民警,他必须用“火眼金睛”识破旁人难以发现的蛛丝马迹,并让它们“开口说话”。

  2012年8月15日凌晨,成都高新区某小区发生一起入室抢劫案,一男子入室盗窃被事主发现后,持菜刀将两人砍伤后逃匿。经现场勘查,叶振飞仅发现了一枚纹线模糊且有变形的灰尘加层指纹。指纹清晰稳定的特征点仅4个,剩下的7个特征点都模糊不清。

  根据经验,至少要有10个以上的稳定特征,在入库比对时才不会漏查。案侦工作迫在眉睫,叶振飞只能对7个模糊特征进行编辑后,与4个稳定特征进行排列组合,并将系统筛选的基础从1:10提高到1:100进行比对。

  每进行一次这样的比对,计算机会给出100枚相似指纹,全部比对完毕,叶振飞共需比对2800枚指纹。为了尽快找出嫌疑人,他每天花12个小时守在电脑前,仔细从屏幕上的黑白纹线中“找茬”。终于,在案发后5天,在比对了上千枚指纹后,叶振飞锁定了犯罪嫌疑人,为案件的侦破指明了方向。

  2016年5月23日,高新区某小区住户被盗,损失约30万元。经过勘察,叶振飞判断嫌疑人是沿燃气管道攀爬入室,并在攀爬处发现了手套印。

  通常,现场发现手套印意味着该案难以提到指纹和DNA。但叶振飞并未放弃,在反复进行了多次地毯式的搜寻后,最终在被盗的笔记本电脑电源线接头处提取到可疑斑迹并检测出DNA,最终通过DNA比对锁定了犯罪嫌疑人。

  痕迹“开口” 揭穿假案

  痕迹对锁定犯罪嫌疑人至关重要,通过侦查人员缜密的观察、分析,一些看似天衣无缝的谎言也终会被痕迹出卖。

  2016年12月30日凌晨,警局接到一起报案,称某小区发生一起入室抢劫案,受害人被抢走现金200万元。接到分局指令后,叶振飞立即前往辖区派出所,在派出所值班室见到了报案人吴某某及妻子。

  吴某某称自己在送妻子离家后不久就听到敲门声,打开房门后,4名戴口罩的持刀男子强行闯入,抢走了手机,并胁迫自己打开卧室内的保险柜,将他带至客厅敲击后脑勺致其昏迷,等醒来后发现,卧室保险柜内的200万元现金已被洗劫一空。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