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交巴加布:穿越千年的“工匠品格”(图)
//www.workercn.cn2017-06-09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代代相传的匠人世家

  “唐卡,是父亲毕生的事业,体现着他一生的全部智慧和力量。”独坐在画室时,今年50岁的交巴加布总是会想起自己的父亲,那位慈祥的老人,在人生的暮年,顶住病痛的折磨,鼻梁上架着厚厚的眼镜,依靠极为微弱的视力,艰难地绘制着唐卡……

  交巴加布的父亲九麦老人,曾是甘南唐卡国家级传承人、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上世纪40年代,夏河拉卜楞寺有位画师曾跟随张大千在敦煌临摹壁画,回到夏河后便收了年轻的九麦为徒,传授了许多古老的绘画技艺。后来,九麦又跟随拉卜楞寺著名画师齐智合学画,历经多年的刻苦学习,终于成为甘南藏区最著名的唐卡画师。

  从8岁开始,交巴加布就跟随着父亲学画,一学就是整整40年。每一笔线条、每一次着色,看似简单的重复,但要传递出那种鲜活而永生的力量,却需要倾注画师毕生的追求和虔诚的感悟。

  在最初的十多年时间里,面对交巴加布绘制的初稿,父亲总是摇头。有一段时间,交巴加布自己也动摇过,但父亲告诉他:“唐卡艺术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必须画到最好才能流传千年。”

  学习与继承的过程,是艰辛和清苦的。那时的夏河县,电力供应很不稳定,时常需要借助汽灯、煤油灯微弱的光线作画。冬天最冷的时候,厚重的羊皮袍也不顶事,坐在画布前的交巴加布感觉自己都被冻僵了,站起来跑、跳、蹦,让全身“燃烧”起来,然后坐回到画布前。“这个时候马上作画,因为心跳过速,手会发抖,要静静地等待心气平稳,才能拿起画笔。”他回忆说。

  经过几十年的磨炼,交巴加布完整而准确地传承下唐卡艺术的全部技艺,甚至在画笔的制作和颜料的调制上,都有着千年遗韵。他在草原上选择特殊的动物毛皮,一根一根挑出可用的毛料,经过几十道工序的梳理后绑扎在自制的木杆上。

  “唐卡画师自制的画笔,看似简陋,但韧性好、弹力好,含水性也好,一笔走过去,可以画出很长很匀的线条。”交巴加布告诉记者。

  交巴加布将金、银、珍珠、玛瑙、珊瑚、绿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矿物捣碎研磨,再调拌上从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花蕊中提取的颜色,将简单的红黄蓝绿白等传统五色,调制出上百种极具民族特色的唐卡颜料。“唐卡上的色彩,必须千年不退。”

  “收徒可以,但不收学费,传承唐卡艺术不能收钱。”近年来,交巴加布培养了30余名年轻的唐卡画师,贡巴扎西、看召它、吉太加等一批年轻的画师开始崭露头角,他们绘制的唐卡风格各异,让传承千年的工匠精神在藏区辽阔的草原生生不息。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