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曾宪玉:“曾医生病患群”让病人随时“网上问医”(组图)
//www.workercn.cn2017-07-11来源: 武汉晚报
分享到:更多

  曾医生病患微信群截图

  24小时不关机见缝插针回微信

  每周要坐两天半的专家门诊,一整天的激光治疗门诊,半天大查房,周六“义务”到门诊坐一天的普通门诊,还有繁重的科研和教学任务,曾宪玉一周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尽管如此,每天见缝插针地上微信群为病人解答问题,已经成为曾宪玉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曾宪玉家住北湖西路,从家到医院打车大约15分钟的车程,每天这来回的半个小时就成了她雷打不动回复群友提问的专属时间。7点半下班回家吃过晚饭后,她就躲进房间开始回复微信群病友的提问,经常会持续到晚上11点。

  曾宪玉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除了担心科室有突发情况要处理,也是怕有病人出现突发病情深夜求助。前几天,一个患急性湿疹的病人,不清楚湿敷药的用法,晚上11点多还在微信群里向曾医生紧急咨询,曾宪玉只要看到了,再晚也会给病人回复。

  2015年冬天,外地农村的梁女士在怀孕7个月时手上长满了水疱,水疱不断化脓,出现高烧呕吐。可梁女士为了胎儿不敢吃药。她来到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曾宪玉用内外结合的中医治疗方法,开出药物外洗和口服小柴胡汤的处方。考虑到“大肚子”来回跑医院不容易,曾宪玉邀请梁女士加入了微信群。

  梁女士回家后好多天都没有联系医生,曾宪玉有点担心,便在微信上主动联系她,请她发照片来看看。一看照片,曾宪玉放心了:疱都瘪了,再过十几天就能好。

  微信群也让医生省事更高效

  每当看到病人发来大大的笑脸,曾宪玉都倍感欣慰。曾宪玉也更多地感受到,建群后医生跟踪患者方便了,治疗效率也因沟通的便捷大为提高。

  “医患矛盾多是源于沟通不畅。”虽然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但曾宪玉从来没有觉得这是对生活的一种打扰:“只要多站在病人角度着想,就不会觉得麻烦。看到病人在我的指导下治好了病,我都非常开心。”

  从专业角度,曾宪玉深切地感受到微信群拓宽了医患沟通渠道,拉近了医患距离。她告诉记者,管理微信群很琐碎,看似耗费时间,其实是在帮医生“省事”。

  市一医院皮肤科挂号难、患者扎堆,有时会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有一些患者,只是为了让医生查看上次的检查结果,看一眼皮肤康复情况,或者继续开点药。只要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却要排上半天的队,也增加了医生的看病压力。像曾宪玉这样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医生,通过患者的手机图片,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给患者得出准确结论。而另一部分患者,在门诊医生千叮咛万嘱咐,一回家就忘到脑后了,要么是被春运似的门诊大厅吓跑,要么是懒得再往医院跑,凭自己感觉用药,很有可能把病越治越“坏”,到头来还是要来找医生解决,医生又得费时费力重新来治。医生通过微信全程跟踪,在群里随时指导,随时交流信息,教病人管理病情,病人管理好了,医生更加轻松。

  这几天,记者陪伴曾宪玉医生坐门诊,跟着她查房,看着她利用午休时间埋头回复患者微信,被她旺盛的工作激情所感染,好奇地问她何以能做到这样长久的坚持,曾宪玉回答:一切源于患者信任的力量。

  她说,是患者的信任,以及由此产生的依赖,让医生去勇于尝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有了这样的强大动力,运用微信拉近医患距离,方便患者就诊,便是再自然不过了。

  文/记者刘璇 通讯员谢沛霖 喻锎 严睿 图/记者何晓刚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