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叶敬忠:教授的“小农”扶贫试验
//www.workercn.cn2017-07-19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小组

  首批参与试验的有70多户。在叶敬忠眼里,他们都有各自的资源,“就是家里的一亩三分地”。

  而他的试验,是要保护传统的耕作方式,让一家一户的“小农”有更多生存空间。

  按照“巢状市场”的理念,农户院里的鸡鸭猪羊,菜园中的蔬菜,山坡上的瓜果核桃板栗,还有农民自己加工的豆腐和粉条,都是产品。而且这些产品是“可持续的,是本来就有,而无需特殊发展的”,也是在家门口几乎卖不出去的。

  在桑岗村,几乎每家的院落里都有几只鸡,农户随手撒的几把菜叶和玉米便是它们的饲料。

  叶敬忠粗略算过,每个贫困户家里养10只鸡,一年卖给“巢状市场”鸡和鸡蛋的收入能有一两千元。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哪怕只提供鸡蛋,每户每年也能有不错的收入。

  在叶敬忠看来,“巢状市场”没有“门槛”。只要农民能养鸡,能种地,都可以参加。

  他们在村里选了3位“热心、有威望、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村民作为生产小组的组长,而进入“巢状市场”的首批城市消费者是叶敬忠的同事们。收货、配送、调节生产等由组长负责,叶敬忠的团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负责观察、记录并在必要时提供帮助。

  村民许新全55岁那年被选为桑岗村生产小组的组长。从那时起,他习惯随身带个本子和笔,“因为经常有人在村里见面就说‘我家有几只鸡蛋,几斤红薯,你们要不要’。”

  巢状市场的基本运作流程是:消费者下单——村庄小组长整理订单——农户提供产品——小组长包装——送货给消费者——消费者取货交钱——小组长将现金交给农户——消费者反馈。

  每月去北京送货的前几天,村里热闹得像过节一样。倒数第4天,村民端着自家的鸡蛋交过来;倒数第3天,杀猪;倒数第2天,杀鸡;出发的前一天,准备新鲜青菜,并按订单装货。在每样产品的包装上,都明确标注着生产者和生产过程。产品的价格也会有季节性的小波动,但不受外部市场影响,非常稳定。过去几年,市场上的猪肉和鸡蛋价格数次出现了“过山车”般的起伏波动,而“巢状市场”的猪肉和鸡蛋价格只有小幅调整。

  送货那天,两辆载满“小农”产品的汽车凌晨3点就从村里出发,在北京的送货点配送完毕,深夜返村。

  7年的实践,每个流程都经历过完善。在热心消费者的帮助下,农户们还建立了微信公众平台,实现移动下单和支付。

  磨合

  尽管模式听起来并不复杂,但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比如鸡蛋问题。叶敬忠就此组织农户开过无数次会议。消费者抛出很多问题,让有着40多年务农经验的许新全也感到头疼。

  消费者的疑问包括:同一家卖的鸡蛋,大小不同,蛋黄颜色深浅不一,蛋壳厚度不同,是不是掺了从市场上买来的鸡蛋?夏季炎热,如果农户家用冰箱保存,配货完再回到常温条件下,两三天后鸡蛋就易坏,这怎么办?

  农民们从未关注过这些细节。

  还有猪肉问题。消费者嫌猪肉太肥,或是表示分割的不是自己想要的那种。志愿者和村民们观察发现,村里杀完猪,多按当地集市上的分割方法,某一块肉就要四五公斤。而城里的消费者习惯了购买小排、腔骨等不同部位,都是很小一块。

  为此,叶敬忠和同事们还特地带农户代表去云南考察,学习别人的经验;带他们到北京的超市里,学习猪肉的切割。

  一段时间磨合下来,村民们开始注意购进鸡仔的品种。刚进夏天,他们就把鸡蛋埋进粮食里——这是目前村里通用的保鲜的土办法。为使包装更卫生,项目组给村民添置了塑封机,还先后添置3台冰柜。

  许新全用土办法检测鸡蛋是否新鲜。他拿着手电筒对着鸡蛋逐个照,检查是否完好。后来他们自己制作了一个小箱子,上面挖洞,鸡蛋恰好可以“卧”进去,箱子内部安装一个灯泡,这样便省事许多。

  许新全觉得自己既是管理者,又是监督者。他日常要留心各家的生产问题,保证产品的质量。2015年他有了第一部智能手机,志愿者们培训他如何使用,从打字、发图开始,督促他在消费者的微信群里与大家沟通。

  他起初不习惯。在他看来,一个庄稼人每天拿着手机对着人家拍,“不正经”。志愿者也对他拍的照片不满意,因为那些照片或“乱”或“暗”,“你经常能看到人头顶上长出一根电线杆来”。

  叶敬忠说,今天的城里人习惯了超市里干净整齐的农产品,缺乏对生产、作物的了解,“怎样让这两个群体建立信任、有效沟通是很重要的问题。”

  现在,许新全已经成了专业“客服”。他把鸡蛋的保鲜过程、新鲜土豆从地里刨出时的模样,还有树上核桃的长势,都拍照发到群里。在群里回复问题时,他通常先打上一段“得体完整”的话。

  “巢状市场”建立初期,许新全偶尔会遇到些“麻烦”。一次,村里一农户家的女主人扛着锄头往他家院子里一站,气冲冲地问:“凭啥你总优先买他家的羊,凭啥买他家的不买我家的?”

  对这类问题,研究团队表示他们绝不干预。叶敬忠解释:“村里有很多人情规范,我们不参与。‘巢状市场’一定是植根于村庄文化、村庄政治的,通过他们自己的参与进行动态调节。至于消费者,是一个自发发展的过程,我们也不干预。”

  去年年底,叶敬忠带着学生们对桑岗村的农户进行了一次关于“巢状市场”的调研,90%的农户都表示满意,不太满意的农户表示是自己参与的机会太少了,建议扩大规模。

  但叶敬忠和团队坚持认为,村庄快速涌入很多消费者不是好事,会破坏村庄的供给平衡。“我们要放弃那种‘大规模大产业’的思维,坚持以农户为主,有什么资源就用什么资源。不然就又回到了直接建个大棚、搞个鸡场的产业化模式,这就与我们‘巢状市场’的理念相悖了。”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