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各级工会要充分认识加强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意见》要求,在总结回顾“劳模进校园”活动基础上,持续在加强合作、扩大覆盖、丰富载体、强化宣传等方面下功夫,找准切入点、发力点,主动融入、担当作为,为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作出应有的努力。
近日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就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做出安排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各级工会要充分认识加强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积极行动起来,找准切入点、发力点,主动融入、担当作为,为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作出应有的努力。
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2014年以来,各级工会和教育部门通力协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共同开展“劳模进职校”“劳模进校园”等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准确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深刻认识“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受到学校师生欢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意见》指出,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的确,在现实生活中,轻视劳动、害怕劳动、躲避劳动的现象依然存在,劳动无贵贱的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学生们对劳动的认识仍有偏差。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又因为吃不了苦、受不了累等原因,很快就选择放弃,这种情况在制造业企业中尤为严重。普通高校毕业生中,更多人选择去做白领、当管理者,愿意在生产一线当技术工人、从事生产操作的越来越少。可以说,劳动教育这一课到了必须加强的时候。
“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意见》的出台,对各级工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既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级工会要准确把握《意见》要求,在总结回顾“劳模进校园”活动基础上,持续在加强合作、扩大覆盖、丰富载体、强化宣传等方面下功夫,切实扛起劳动教育的责任担当,努力使劳动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要持续组织好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进一步拓展进校园的范围,组织劳模工匠等先进人物既进高校、职业院校,也进入中小学校,用鲜活的语言、接地气的方式,讲述他们的成长成才经历和追梦筑梦故事,使广大学子近距离感受榜样的力量、体悟匠人匠心,深刻认识劳动的价值、劳动者的伟大。
要配合学校优化劳动教育课程内容。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及劳动教育课的课时安排,共同开发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体系,将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融入其中,着力提高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要助力学校强化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组织劳动教育专任教师深入劳模工作室、工匠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交流座谈,推荐劳模工匠担任学校劳动实践指导教师,促进劳动教育专任教师进一步强化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
要多措并举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发挥工会组织优势,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帮助联系开放实践场所,支持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同时,帮助组织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使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
要切实加强对劳动教育的宣传引导。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广泛宣传劳模进校园活动取得的显著成效,积极宣传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提供劳动教育服务的先进事迹,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甘肃省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