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十分必要。提高学生劳动认识的手段很多,引入美育要素,在劳动教育中注入劳动美的内容就是做好劳动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十分必要。
在高校劳动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劳动教育的效果。提高学生劳动认识的手段很多,引入美育要素,在劳动教育中注入劳动美的内容就是做好劳动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
一是要将劳动美纳入高校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劳动教育的核心和本质是发挥其教育价值。大学时代是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开展劳动教育,将“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内化为精神境界,具有关键基础性作用。单纯依靠简单体力劳动和生硬的思想灌输进行劳动教育,效果十分有限,亟待拓展新的教育内容和实现手段。
在劳动教育中纳入劳动审美活动,以劳动美为载体培养大学生发现美、爱好美、创造美的能力和素养,让学生领悟劳动是创造美的源泉,从而重新认识劳动,构建新的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和劳动情怀,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个性需求,既是高校创新劳动教育的切入点,也是高校劳动教育和美育的融合点。
二是要充分挖掘劳动美的内涵和外延。劳动美是人们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表现出的美。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劳动本身的美在社会生活中日益凸显,要充分挖掘、反映到劳动教育的内容中来。
劳动者的美。主要体现在勤俭奋斗的思想境界、高尚的职业道德、舍我的奉献情怀、执着的工匠精神、精湛的劳动技艺、健美的身心体态等意识与行为之美。
劳动过程的美。主要表现在劳动者在对自身劳动成果的憧憬和愉悦、在改造劳动对象过程中获得美好体验、劳动环境与劳动场面的美,以及人本身在劳动过程中获得自我发展。
劳动产品的美。主要表现为劳动者在创造工具以及劳动产品过程中展现的灵感、知识、技术和智慧,取得的成就,以及其中寄托着的人的情感。
三是高校要依照劳动美的内涵,结合实际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设计多种实现手段。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和兴趣,在劳动教育中注入鲜活生动的教育内容,并通过多种路径将劳动美纳入劳动教育过程。
通过开设文艺欣赏类课程,解读古今中外文艺作品中的劳动之美,弘扬正确的劳动观,培育以劳动为美的观念。
通过开设实践实操类课程,用烹饪、缝纫、电器维修、农作物种植与培育、小制作、小发明等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而又力所能及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在劳动中体验乐趣,激发创造力,感受劳动带来的收获和喜悦。
通过开设观摩采风类课程,组织学生到社区、工厂、农村、机关参观学习、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在身体力行获取劳动技能的同时,捕捉自己身边的劳动之美,形成尊重劳动者、热爱劳动的真挚情感。
通过校园文化阵地和文化活动,采用多种形式宣传劳动价值和成就,展示劳动者风采和劳动产品之美,让学生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达到环境育人的功效。
四是工会组织要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主动融入高校劳动教育。劳动教育作为一项贯穿全社会的系统工程,赋予工会“组织动员相关力量,搭建活动平台”的任务。要以“中国梦·劳动美”宣传活动为切入点,把高校纳入主阵地。要贴近高校实际,在劳动课程师资建设、劳动实践场所保障、劳动教育宣传引领、劳动教育文化活动等方面予以支持,配合高校优化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拓展教育资源。要扩大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的覆盖面,讲好劳模工匠故事,综合运用实地宣讲、媒体引领、文化活动等方式,履行好工会宣传教育职能,为培养未来优秀劳动者作出贡献。
(作者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