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经济体一旦出现工业弱化乃至工业“边缘化”“空心化”,便如同抽走了带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驱动机”,不仅整个社会的产品供应链会失去基础性支撑,甚至会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命脉。
据6月1日《工人日报》报道,一些地方和企业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喜新厌旧”,热衷于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技改重视不够。不少业内人士呼吁,工业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主体部分,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不应忽视传统产业,而要加强传统制造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力促工业倍增式跨越。
“人人都能玩直播”。近年来,互联网应用快速普及,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逐步渗透至多个行业,催生不少新产业、新模式,其展现的蓬勃活力不仅让亿万国人感受到生活的便利,也创造了更多的价值和可能性,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新动能,成为中国经济的新亮点。区块链、网红直播等新领域之红火蔓延至资本市场,资本纷纷入局跑马圈地,相关企业数量快速增加。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一些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多因技术难度大、缺乏资金支持、改造周期长且见效慢等现实难题,而少人问津,显得冷清许多。
在欣喜于新兴产业带来新活力的同时,我们也不可忽视传统产业所具有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长时间以来,我国一些传统产业粗放式发展,加之体量庞大、机制不灵活等因素,被视为落后产业、“夕阳产业”,不少地方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热情不高。但事实上,传统产业多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刚需产业,长期以来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
在我国,传统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0%,仍然是工业经济的主体。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不仅有着带动经济增长和生产率提升的巨大能量,也对就业增长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经济体一旦出现工业弱化乃至工业“边缘化”“空心化”,便如同抽走了带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驱动机”,不仅整个社会的产品供应链可能失去基础性支撑,甚至可能影响国家的经济命脉。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可“脱实向虚”。尤其是当前我国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风险和挑战增多,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保持传统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稳定工业基本盘,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更具有特殊意义。
正如今年全国两会一些代表委员建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扰乱了全球供应链,应对外界的不确定性,要推动工业化进一步深化,使我国的工业体系更加完善,同时推动向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高端发展,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以此有效避免大的经济波动。政府应通过相关财税政策引导企业把技改资金投向“工业强基”的薄弱领域。要知道,“老树发新芽”并不妨碍“新树长强枝”。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与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而应该形成“喜新不厌旧”的协同发展态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一方面,新产业、新技术往往需要以传统产业的资本、平台、技术为支撑和依托,才能发展壮大,像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来自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同样离不开与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以此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实现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工业强则国强。整体来看,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长周期过程。我国传统产业在工业基础、创新体系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不小差距。要弥补这些短板,需要相关政策的有力引导和推动,需要相关产业及企业具有足够的远见和定力,远离浮躁和急功近利,以工匠精神,深耕研发创新,充分利用新技术革命成果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打牢我国工业发展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