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中工时评-正文
中工时评:麻雀到底因何而死?
//www.workercn.cn2014-07-02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中工时评:麻雀到底因何而死?

本网评论员 徐新星

  6月29日,一艘货船在宜昌装运大米时,不少大米散落在地,20余只麻雀抢食后相继死亡。技术人员抽检化验后分析说,麻雀可能是抢食大米过多导致撑死,也可能是在其它地区食入不健康物品。(见7月2日《三峡晚报》)网上,技术人员模棱两可的“麻雀撑死说”成了网友的活靶子。

  据报道,接到报警后,宜昌市立即安排工作人员和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分局工作人员一起赶至事发地,随后对4批大米分别取样,并要求货船在结果出来前不得离开,随后,技术人员连夜抽检化验后给出了两个具有可能性的分析,而“麻雀撑死说”引来了网友无数嘲讽、质疑。

  不知道是麻雀傻还是大米有毒,技术人员虽然也对大米做了抽检化验,但始终没能够打消公众疑虑,这既有调查方法科学性的问题,也与公众长期以来的食品安全焦虑有关。毕竟,整个调查过程中,技术人员并未对20余只死麻雀进行解剖化验,由此来看,这个调查报告是不完整的,如此重大的食品安全问题,相关人员的回应略显敷衍、草率,实为不妥。

  大米浸水后体积会膨胀是一个常识,小学时就有的一个小实验——一根筷子提起一杯米,相信很多人记得,实际上,确实也有一些动物因过食而撑死,众所周知的如小金鱼,从这个理上来说,麻雀抢食大米而撑死不是没有可能,但是,秋来稻熟,麻雀任取,也没听说哪里有麻雀集体撑死的现象,依照如此说法和逻辑,恐怕麻雀早已成为朱鹮一类的稀有物种。

  不过,从新闻报道披露的来看,这位发言的技术人员或许已尽力了,只是,提供的这两个模糊的“参考性分析”击中了公众一向敏感的神经:近些年来,毒大米、镉大米、打蜡大米等新闻屡屡见诸报端,遇到麻雀捡食散落大米而死一事,确实会“跳进黄河也说不清”。因此,这个仓促的调查结果更容易被误读成一个“免责声明”,而不是有责任的、有诚意的信息公开。这也是“麻雀撑死说”为何会引来网友无数嘲讽、质疑的一大原因。

  “重庆人民这下惨了,赶紧查查具体发货到哪里的”麻雀之死引关注的背后,是公众对这船大米是不是“问题大米”的真相期待。恰巧、有可能、或许……这些模棱两可的词汇用在食品安全问题上,都是极不负责任的,只会增加公众疑虑,作为专家或者技术人员,应是严谨、求实的,应该远离这些词汇,不要轻易下结论。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无小事。“麻雀撑死说”引来嘲讽与质疑的背后是公众的“真相饥饿”。麻雀死了,让人叹息,而公众们更关心的是这批大米是不是“问题大米”,如果是,流入了寻常百姓家怎么办?不管怎样,还是希望有关部门、商家能够以对百姓、消费者身体健康负责的态度,权威、科学地给出调查结果,让百姓也能够真正对这船大米放心。

  毕竟,为了食品安全,百姓不可能家家养些“试毒”的小麻雀、小金鱼、小白鼠,让它们为人类“卖命”吧?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