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中工时评-正文
中工时评:股市“不死鸟”身后是什么?
//www.workercn.cn2014-07-09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中工时评:股市“不死鸟”身后是什么?

本网评论员 曹茂竹

  7月4日,中国证监会就《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与此同时,沪深交易所上市规则同步修订,这标志着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正式启动。(据7月6日新华网消息)

  7月7日,“退市新规”出台后的首个交易日,与2012年退市新规出台后ST股连续暴跌不同,此次ST板块股票反应不大,而被视为此次退市制度改革众矢之的的南纺股份不跌反涨,反映了市场对此次退市制度改革的效果存疑。

  很难想象,沪深交易所2545家上市公司迄今为止累计退市仅有78家,近年来完善退市制度的呼声不断,但“不死鸟”的神话仍在中国股市上演。那么,ST股“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退市难,难在哪儿呢?

  不难发现,在“不死鸟”的身后几乎都可以隐隐看到行政过度干预的影子。

  首先,行政过度干预造成了企业上市难、上市好的现状,继而推高了上市公司“壳资源”的价值,导致上市企业不愿退市。

  股票发行制度,从审批制、通道制一直发展到今天的保荐人制度,在当前制度下,上市公司的发行审核权最终归于证监会发审委,尽管行政干预的痕迹有所淡化,但公司最终能否上市还是要经过层层审批。另外,公司上市的财务门槛与国外相比仍偏高,上市条件像是为大中型国企“量身打造”,一定程度上造成发行垄断。

  公司一旦上市,往往意味着鱼跃龙门,获得源源不断从股市融资的机会。IPO的造富神话吸引着企业家们前赴后继奔赴A股市场。除了公司上市的高门槛造成了股票发行市场的供不应求,二级市场对一级市场的制约也变相地助长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股票的追捧。

  其次,来自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也让上市公司的退市之路阻力重重。

  上市公司与地方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早前在审批之下,地方政府为当地企业提供上市指标,而今,许多地方政府仍将上市公司数量作为政绩考核指标,上市公司不仅是利税大户,更是地方政府的“面子工程”。于是,当上市公司陷入困境时,地方政府往往会通过财政注资,并购重组等方式,使绩效差或违规行为而濒临退市的公司起死回生,更有甚者,股价大涨。

  同样是基于地方政府会托底的预期,许多投资者宁愿赌一把ST股,也不愿花时间去寻找更有发展潜力的公司。这些留在A股市场上苟延残喘的公司,有了地方政府作为“靠山”,经历了靠财务技巧粉饰业绩而乌鸡变凤凰的神话,更加缺少了变革图新,改善公司基本面的动力。长此以往,不仅对企业发展不利,也削弱了股市吐故纳新的能力。

  行政对股市的过度干预,在有意无意中充当着股市“不死鸟”身后的“神之手”。然而,伴随着今年资本市场改革步伐的加快,“股坚强”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6月,长油公司成为A股历史上首家退市央企。此外,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案也有望年底落地,行政干预正在退出,从中不难看出股票市场“有进有出”的发展趋势。

  5月9日,国务院发布新国九条,明确了发展资本市场的思路和方向。而此次《意见》的提出,也被视为对此前新国九条中有关“完善退市制度”相关要求的回应。此轮改革目标旨在推动上市公司退市市场化、常态化、法治化,这究竟是“动真格”还是“狼来了”,我们拭目以待。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