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工时评:“消毒餐具不消毒”需监管给力
本网评论员 卜鞋
大多饭馆都用消毒餐具,不少还收费。记者卧底温州一家餐具消毒服务部,发现每副餐具经9个工人徒手摸过,有的餐具还有血迹。进你嘴的筷子,沾着脏东西就被包上了,掉地上了,捡起来直接包装。而且,工人没有健康证就可以直接上岗。(据《温州晚报》8月11日消息)
用包装膜封口包装的消毒餐具,曾一度给了消费者一些安全感。然而,这份没有诚信保障的安全感来得那么脆弱。这层给我们带来安全感的薄膜居然会被类似水迹、血迹、残渣轻易捅破。走走形式、做做样子、打打马虎眼,却不从规章制度、生产标准这些实实在在的方面上落实到位——依靠透支顾客信任的生产方式,无异于“饮鸩止渴”。
类似消毒餐具消毒不到位、食品安全安全不到位、生产安全无保障的新闻层出不穷,以至于让人们的感官都有些麻木,由于投诉程序繁琐,从而一再迁就,最终成了“逆来顺受”。此外,浮躁的社会风气,也让一些浑水摸鱼者不仅有利可乘,还能“安然无恙”。过度透支社会信任的后果就是每一位民众都要为不诚信的生产埋单,谁也躲不掉这荒诞的怪圈。
网上有个段子:早起,买两根地沟油油条,切个苏丹红咸蛋,冲杯三聚氰氨奶,吃完开着锦湖轮胎的车去上班;中午,瘦肉精猪肉炒农药韭菜,再来一份人造鸡蛋卤注胶牛肉,加一碗石蜡翻新陈米饭,泡壶香精茶叶;下班,买条避孕药鱼,尿素豆芽,膨大西红柿,石膏豆腐,回到豆腐渣工程天价房,开瓶甲醇勾兑酒,吃个增白剂加吊白块和硫磺馒头;饭后抽根高汞烟,去地摊买本盗版小说,晚上钻进黑心棉被窝。
虽然在上述段子里的这一天当中,受到食品安全、产品安全的“迫害”过于密集,但夸张之余,也可反映出不以诚信为根基的生产交易,如此普遍,各行各业都很难免灾。从根本上来说,人们往往是拿着有毒有害的商品去交换有毒有害的商品,到头来,终究是在自己坑自己。
食品等商品安全现状堪忧,其实也是在反映监管不力的事实。一些行业准入门槛过低,获得工商局的认证许可,似乎轻而易举。只是,一些明明获得工商许可证和卫生监督合格证的厂家,生产过程却明显不合格,这就不得不让人对生产资格认证过程的合理性、公正性产生质疑。至于到底是厂家糊弄工商局,还是工商局跟厂家各有所得,再或者是缺乏后期监管,都不得而知。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相关部门监督人手不够、信息严重不对称、企业盈利微薄等等都不应当是监管不到位、生产不合格的托词。安全生产透支安全,本应得不偿失,但如果监管不给力,很容易让生产者产生侥幸心理,从而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变本加厉地透支产品安全的市场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仅仅指望企业通过道德约束自身的造假行为显然有些不靠谱,毕竟消费者对食品的辨识能力往往非常有限。所以,只有各方协作建立起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形成正常运转的市场环境,让踏实经营者收获诚信的好处,让违规者付出惨痛的代价,才能真正守护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