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中工时评-正文
中工时评:不能让贫困生折翼在高昂的学费前
//www.workercn.cn2014-08-19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中工时评:不能让贫困生折翼在高昂的学费前

本网评论员 卜鞋

  今年9月,在江苏、贵州、宁夏迈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将是三地学费标准调整后的首批承受者。相比上一年,宁夏是各地当中学费上涨幅度最高的,其文史、理科、医学等各类专业的涨幅均超过50%。这些省(市)的学费标准绝大多数呈上扬态势,少则涨一成,多则翻一番。(据《中国青年报》8月18日报道)

  这并不是高等学校学费第一次上涨,从1985年至今,这趋势一直存在。1985年开始实行的“在计划外招收少量自费生”收费“双轨制”,打破了高等教育免费制。1989年,国家开始对高等教育进行收费,不过当时也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一些费用。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学费开始上涨。1997年起,高校全面并轨,学费涨幅达30%,甚至达50%。2000年,又迎来了一个学费“涨价”的小高峰,一度增长20%,这时的高校学费开始超过4000元。

  就在2000年高等教育学费超过4000元的时候,当年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为6208元,而农村人均年收入仅为2229元。高校的学费已经占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4.4%,是农村人均年收入的1.8倍。此外,我国高等教育学费的增长幅度远远超过居民收入的增幅。从1990年初,象征性地收取200元学费,到2000年的4000元,高校学费年平均增长了近20倍。而居民收入从1990年出城镇居民年平均收入1367元到2000年的6208元,年平均增长仅为4.5倍。

  持续增长的学费与没有跟上趟儿的家庭收入形成了较大的反差,这就是为什么物价在上涨、劳动力成本在上涨、学校培育学生成本也在上涨之后,本应理所当然的“涨涨学费”,却引来这么多关注和争议的根本原因。2012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农村人口仍然占47.4%——近乎一半数量的人口依然在农村,而且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都充当着城镇的底层劳动力或者依然守候着朴素的没有多少赢利的乡村经济。因而,学费增长的“一举一动”,对他们都有着较大的冲击力。

  高校学费“涨声一片”引来的众多质疑,其实是对高校资金利用效率的质疑,对不断扩招下的大学教学质量的质疑。这也是在扩招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些非重点综合性高校不得不面临的转型期的阵痛。缺乏特色的综合性大学比比皆是,以至于难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因而难以进一步获得良性发展的资源,诸如更多的财政拨款、社会捐赠、更多的经营项目,以至于大学资金来源单一,不得不依靠提高学费来填补资金运转的空缺。

  提升高校学费并且兼顾教育公平的问题,不止存在于国内,在很多国家都普遍存在。英国首相布莱尔在一次讨论高校资助问题的会议上曾说:“高校收费改革没有‘第二条道路’可循。如果要为更多的人——而不是少数人——提供机会并创建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就要有人掏钱。”

  其实,高校学费涨价究竟合不合理的问题,说到底就是一个“谁来掏钱”的问题——教育财政拨款减少,高校运营紧张,社会捐赠稀少,而底层的低收入家庭已然支付不起。不过,毕竟高校教育不只是出于赢利的目的,也就不能简化为“谁消费谁买单”,它混杂着社会责任、兼顾社会公平等诸多问题。

  最终解决“谁来掏钱”的问题,还需要政府部门及时跟进相关优惠政策,引导企事业单位等进行多渠道投资,并且扩大贫困生的资助比例,从而不至于让低收入家庭的子女为高校学费上涨付出昂贵的代价。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