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工时评:以血换分,能否正向引导无偿献血
本网特约评论员 言寡尤
2014年7月,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出台了《浦江县无偿献血优惠政策实施意见》,意见提出:荣获国家级无偿献血奉献金奖、银奖、铜奖的献血者(金、银、铜奖获奖者献血总量分别达到8000、6000、4000毫升),其直系子女参加中考的,分别给予3分(金奖者)、2分(银奖者)、1分(铜奖者)的加分。此规定一出,不禁让人感慨,中考分数真可谓学生挥汗、家长出血的血汗分了。
鉴于规定中提到了一些数字,我们不妨先来算两笔账。
一笔是时间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最多不得超过四百毫升,两次采集间隔不少于六个月。取最大值计算,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年献血两次,每次400毫升,达到4000毫升的献血量,需要5年时间。如果想要在中考加3分,则至少需要10年。这意味着,献血加分大业需要从子女幼儿园时代开始着手,这还没算上报批和取得相应证书的时间。
再来算一笔经济账。2014年浦江中学高一择校费的标准为一次性缴清的3万元。如果有献血加分,部分学生的分数线就可以达到统招分数线以上,也就省下了这笔钱。
历时十年,价值几万,不禁让人想起一个词:分期付款。只不过这不是买房买车,而是买分。
“买”这个字一旦搭配上抽象名词,总能引起议论无数。于是政策制定者出来澄清,该政策所起的是一种导向作用,是为了鼓励更多的人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然而,这种“混搭”真的能正向引导无偿献血吗?
对于无偿献血本身而言,当功利性渗入其中,它本身就不再单纯。无偿献血本意是为拯救他人生命而自愿奉献自身血液的社会公益事业,是一种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荣誉。一旦加入附加条件,无偿变成有偿,公益变成买卖。公益本就是个敏感地带,无偿献血也曾一度深陷“血站敛财”、“倾倒血液”的议论沼泽之中,倍受指摘。在人们感慨世道浇漓、人心日下和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公信力滑坡的当下,这样的政策恐怕又将引得訾议丛生。
对于家长来说,政策出台,似乎昭示着又一轮“拼”开始了,不仅拼财力,还可以拼体力。若是家长身体条件允许,又有支持无偿献血和公益事业的意愿,那加分作为一种附属的福利,也未尝不可。然而,对于一些健康状况不良的家长,这政策真成了带刺的诱惑了。若是勉为其难,铤而走险,恐怕这种沉重的爱对子女来说也非正能量。对于学生来说,能否升入理想的学校,关键还是看个人的努力拼搏,所谓“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得让他们明白,未来要自己创造,这才是正确的爱子之道。
最后,对于教育来说,不知何时能得一方洁净的天空。教育是家庭的命门,凡是跟入学、考试、升学等有关的政策,都能引起家长的关注。正是抓住了这点,各种政策都喜欢与教育结伴而行,假教育之名,却失了教育公平。其实,浦江市规定的“无偿献血达到相应的标准,除了享受国家和浙江省规定的优惠外,在浦江还可以获得医保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免费乘坐城市内公共交通工具等优惠,以及一定的现金奖励”已然足够,不必再来教育这一亩三分地里插一脚。
想要正向引导无偿献血,还是少点剑走偏锋。要多规范工作流程,做到信息公开透明,重新取得公众的信任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