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中工时评-正文
中工时评:“女学”只是一个噱头吗?
//www.workercn.cn2014-09-28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中工时评:“女学”只是一个噱头吗?

本网评论员 如意

  广东东莞蒙正国学馆的“女德学堂”被叫停,这在很多人的意料之中。

  “如何成为更出色更幸福的女人”,前几年,各式“淑女培训班”风行一时,塑体形、学化妆、赏书画、练瑜伽,很是时髦。近来“淑女班”出现“升级版”——“女学”、“新女学”等,一个接一个现身。

  各地“女学班”纷纷开讲,无论是社区内的公益讲座,还是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或是高校开办的课程,“女学班”不乏温馨色彩。而其中引起争议的,是打着公益旗号的“出位者”。如广东东莞蒙正国学馆的“女德学堂”。在教导现代女性守妇德时,该学堂倡导“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绝不离婚”,鼓动女学员“如果要做女强人,就得放弃所有女性特点”,迅速招来“拿糟粕当经典”,“女学教育跑偏”,“麻痹女性的生意”之类的批评,最终被叫停。

  “女学”似乎成了大杂烩,甚至有几分像某神医开出的包治百病的“绿豆汤”。“女德学堂”招收的学员从十几岁的学生到六七十岁的老太太,从打工妹、职场白领、大学生,到退休老干部、家庭主妇,应有尽有。授课内容借用《朱子治家格言》等只言片语,以显“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用心。但是,学员被要求对校长叩拜,旁敲侧击的捐款、报名诱导,还有“摸手聊病”的教学方式,都让人嗅出几分怪异。

  不得不正视,乱纷纷的“女学”热的背后,有一个现实,即今天,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女性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情感困惑,无论婚姻家庭关系,还是职场竞争,她们渴望排解与援助。

  若干年前,被西方女性奉为“女性主义圣经”的《第二性》传入中国,西蒙·波伏娃关于“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是社会环境造就的”论述,一度激起中国人关于性别再认识的热潮。如何突破外在环境的束缚,成就独立自主的女性,寻找两性平等的通途,也成为女性学研究的一个沉重话题。

  与此同时,类似《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等通俗作品的风靡,韩剧的大热,都反映出中国女性在工作生活中面临着诸多情感困惑。守在电视机旁,无数女性随着影视作品主人公跌宕、缠绵、离奇的爱恨情仇,泪花涟涟,也体味着、揣摩着家庭内两性相处的奥妙、职场中的权谋。

  在微信朋友圈中分享“情感鸡汤”,闺蜜间的倾诉与排解,都是女性遇到“成长的烦恼”时寻找情感寄托的方式。相比男性来说,女性面临的性别困惑要多出很多。女性自身魅力的打造,两性相处的分寸,家庭关系的协调,都有让女性一辈子学不完的门道。换个视角来看,这反映出女性对自我成长的渴望要比男性更为强烈,也更自觉。

  在新型家庭结构及家庭关系下,在传统伦理关系与现代年轻人观念错位的现实中,今天的女性确实面对着“旧的未去、新的又来”的情感困惑。而一个女人的成长成熟,实在是一生一世的事。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