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本月,北京到河北燕郊的通勤动车开通,列车在早晚高峰期间运行,家住燕郊,在京上班的通勤族可以借助城际动车上下班,而不必再去挤跨境公交车了。
动车开通之后,关于燕郊是否应当通地铁的争论再起。支持者认为跨境地铁有助于改善燕郊人的出行环境,但反对者亦提出质疑,地铁是城市内部的主要轨道交通工具,跨城市交通,仍以通勤列车为上策。
事实上,这并不是北京与其周边河北城镇的第一辆通勤列车。去年11月,北京铁路局开行一对北京南至廊坊的“始发终到”临客高铁列车,以方便家住廊坊、在京工作者往返两地。
而通勤列车开通背后,则是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时代,包括燕郊在内的诸多环北京的河北城镇,仍然与北京之间存在交通设施对接不畅的困境。
长期以来,环北京的河北城镇,并不在北京的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考量之中,京津冀三方也缺乏相应的对接协调平台。京津两市对河北省形成了明显的产业空吸效应,将资金、人才、物流等更多地吸引到了两市。而大量“北漂”则因房价等因素居住在河北,使得如燕郊一样的环北京河北城镇,形成了仅有住宅区,而无产业聚集区的“睡城”,职住分离。
正因如此,才会有几十万北漂族,每天奔波在从河北到北京的跨省上班路上。
换言之,对于燕郊来说,需要考虑的不只是如何建立与北京之间的交通网,而需要考虑如何承载和吸收北京外迁产业,以及开拓适合自身城镇化发展的新兴产业。如果不能改变职住分离的现状,河北燕郊,只是下一个北京通州;通勤列车,不过是拥挤不堪的八通线的翻版。北京的大城市病无法破解,燕郊的睡城之困也难以突围。
从燕郊到北京的高铁,如今只需要35分钟,这个时间甚至比北京市民在市区通勤都要快。但是,要让环北京河北城镇,与北京真正“连接”起来,绝不是将不同城市用高速公路和城际列车连接起来那么简单,而是需要在协同一体化发展上付出艰苦努力。
城际高铁的开通,只是这份努力的第一步,希望这样的脚步,能够向着适宜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大方向继续迈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