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中工时评-正文
中工时评:网络打假,“道高一丈”还不够
杨兆敏
//www.workercn.cn2015-02-05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有人不给马云面子。2月2日,就在这位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赴港演讲,畅谈创业心得时,港媒爆料,淘宝网上有人公开叫卖“香港苏文大学”学位证书,香港教育局当天表示,该学校未曾注册。无疑,香港人在当面告诉马云,淘宝网上有假货。

  这已不算新闻,所以马云对此并不感到奇怪。他回应媒体提问说,“淘宝网市场巨大,出现各种情况也正常。”而坊间分析,这次所以引人关注,主要源于阿里战工商余温尚在,当然,关键词“虚假大学文凭”也夺人眼球。

  据称,淘宝网打假力度并不小,从2013年以来,就已经投入10亿以上,仅去年就把400多人送进监狱。但马云还是承认,由于要处理12亿商品,打假的关键在于要有人投诉,“不投诉,很难发现。”

  只要有买卖就会有制假,利益驱使之下,知假售假、知假买假,已成商品经济的伴生物。在互联网时代,假货穿上网络马甲,相对透明,但依然改不了其假货本质,比如香港苏文大学证书的卖家对自己干的事就心知肚明,他会厚道地告诉买家,所谓“大学”只是一家香港商业注册公司,网上交易纯粹商业性质。买家自然更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和花上25元买劳力士没有任何区别。

  然而,假货对经济的杀伤力是巨大的。据媒体报道,就是在以监管严格著称的美国,每年网络售假造成的损失也超过1000亿美元。有意也好,无意也罢,中国已经被人戴上“世界造假工厂”的帽子,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用数字表述也会是个天文数字。更何况数字背后,定然“躺枪”着许多不知其假而购之的无辜者,肯定有一条条因假药而逝去的生命、一个个因假种子而颗粒无收的农民……

  老鼠繁殖能力再强,它也得躲着猫。不论供需如何旺盛,撞到政府监管、企业严打的枪口,不论多么逼真,假货也会立刻原形毕露。就像香港苏文大学证书,曝光当天就被淘宝下架处理。问题的关键在于,监管部门、相关企业,对打假真的很认真吗?

  回顾“握手言和”的“阿工大战”,细节耐人寻味。小二哀怨控诉、官家掷出“白皮书”等高潮剧情,让一场关于假货的严肃正剧演变成了娱乐闹剧,而隐身其后的“不够认真”显而易见。

  作为事件导火索的《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外行人都能看出,其抽样统计手法实在业余,企业不服气实属正常;淘宝的反应则又太“任性”,售假的小辫子早就牢牢抓在别人手里,内里本来就虚,还要剑走偏锋地对抗,结果自然是两败俱伤。

  阿里为自己的“轻佻”付出了代价,除了股价下挫,还捎带着被美国投资者集体诉讼。相较而言,监管部门的表现则更加令人堪忧。首次面对监管对象不知天高地厚的公然“单挑”,无法自圆其说,干脆另起炉灶,公然晒出当年“包庇”这家伙的老账,大失水准,难怪反被指“情绪执法”。

  实体店打假尚且疲于应付,假货又通过网络渠道蔓延。占据了中国网上交易量80%的阿里巴巴责任重大,可数据又表明,阿里80%以上的收入来自向卖家收取促销广告、交易佣金和网店租金。有研究者就此分析认为,“这样的商业模式下,阿里打假如同割自己的肉。”

  俗话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年轻阿里的冒失,向监管部门敲响了警钟,若无超过一丈之高的道术,仅凭脸面,不但降不住小鬼,还将被小鬼戏弄。不论是为了里子还是要保住面子,与时俱进,跟上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步伐,提高监管能力刻不容缓。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