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从去年底地方两会到今年全国两会,“一带一路”的关注热度居高不下。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国政协委员会工作报告对“一带一路”均有多次提及,“一带一路”不仅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的热点议题,也将是国家和地方工作贯穿全年的主线,有望成为未来几年国家经济发展规划的重点。
今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在中国经济面临“三期叠加”的背景下,尤其是经济“新常态”的概念提出之后,无论是各级政府、各行各业,还是普通百姓的理念和心态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一带一路”,作为2015年中国区域开发开放的重头戏和“协调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的关键大招,它的提出恰逢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之时,同样需要新思路,为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探索新路。
从中央政府的层面看,“一带一路”沿线经过的省区和国家众多,涉及领域从基建、铁路、水利到能源资源、跨境电商甚至荒漠化治理,需要巨量的资金投入。目前“一带一路”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丝路基金和亚投行,然而400亿美元的资金供给规模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相比远远不够。因而有学者将丝路基金比作“手摇井”,希望丝路基金作为牵引资金,把社会上的资本、国际金融机构的资本和不同经济体的开发性金融机构的钱像滚雪球一样滚起来,进而推动具体项目的实施。这或可为政府如何在开放型经济中发挥财政支持和资金引导作用提供有益的启示。
实际上,从今年两会财政政策的相关表述上,已经可以看出政府经济发展思路的转变: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5年将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而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答记者问时也特别提出,政府要用好财政资金,撬动社会和民间投资。由此可见,在扎实将对外开放推向纵深的过程中,通过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和引入社会资本,将减少政府在投资过程中的行政干预,大大提高资金运用效率,不会重蹈以往强刺激下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覆辙。
在“一带一路”问题上,需要转变思路的同样还有地方政府。从今年地方和全国两会的情况看,地方政府对“一带一路”的参与热情逐渐升温。有记者统计,在刚刚结束的地方两会上,31个省区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带一路”至少出现61次。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更有代表委员直言不讳地表示,希望从中获得更多的政策倾斜支持、重大项目布局支持、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等。
然而,一哄而上抢食政策蛋糕,对地方发展未必是件好事。僧多粥少是一方面,更应当防止忽视自身发展特点而导致的盲目建设。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组合。作为地方政府,响应中央区域发展战略,应当因地制宜,读懂“一带一路”沿线对接国家的期待,将自身实际和国家战略结合起来,进行产业布局和项目建设。为此,中央应尽快完善“一带一路”顶层设计,以帮助地方政府及企业在对外开放战略格局中找准定位。
可喜的是,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一带一路”的顶层设计有望在两会后出台。“一带一路”是我国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部署,期待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用“新思路”开拓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境界,唱响“一带一路”在2015落实之年的开锣大戏。
中工时评:总书记4次视察帮扶中心传递出什... 2011-06-13 |
中工时评:广大职工群众因何真心实意拥护党... 2011-06-29 |
中工时评:农民工市民化不妨从孩子上学开始 2013-03-11 |
中工时评:充分发挥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作用 2013-06-07 |
中工时评: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须从用心服务... 2013-08-20 |
中工时评: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方针 2013-10-14 |
卞广春:大学生创业要有摆地摊精神 2014-06-06 |
汪昌莲:要严惩高考“枪手”的雇佣者 2014-06-19 |
中工时评:“互联互通”改变中国发展格局 2014-11-21 |
一周看点:2008,见证公民精神的成长 2009-0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