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反腐的高压态势下,“反腐影响工作积极性”、“反腐拖累经济发展”等说法近期在坊间流传。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副市长李士祥说,你自己没事儿,就应该心里踏实的,“如果没事儿,也不干事儿,你就会误事儿了!”。
“经济换挡、爬坡过坎更需要改革快马加鞭,如果干部为官不为,不仅关乎党风政风,甚至影响、破坏改革开放和转型发展的全局”,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吉林省委副主委郭乃硕说。
在经济“新常态”和反腐风暴的双重高压下,一些地方的干部出现等待、观望情绪,庸政、懒政、怠政等现象抬头蔓延。“新常态”下的各级领导干部如何担当与作为,已经成为全面深化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议题。
“为官不为”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两处提及,成为全国两会热议话题。
对于“为官不为”,李克强总理曾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政策措施,启动了一批重大发展和民生工程,实施有效但还不够理想。
去年投资完成率总体上达到86.8%,但个别领域重大工程投资只完成一半左右;全国建设用地供应量下降了16.5%,已供土地使用率只有50%左右。过去,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争项目、拉投资不惜代价,甚至“跑部钱进”,而现在,土地供了,资金批了,项目却推不下去。表面上看,是国家财政资金效能低下的问题,深层次看,恰恰折射出新常态下庸政懒政怠政现象的抬头,甚至蔓延。
新常态下的“为官不为”,突出的表现有两个:一是有些干部拖拖拉拉,对新常态认识不足。新常态不惟GDP,一些地方和干部就开始走极端,认为既然不考核GDP,工作积极性就下降了。从原来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变成了“门好进、脸好看、事不办”;二是对引领新常态的工作能力跟不上,如何在新常态下尽责履职,不少官员的能力存在脱节。遇到矛盾就绕,遇到问题就躲,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产业要从中低端到中高端迈进,要靠广大干部率先作为。如果官员慢作为、不作为,就会贻误发展的好时机,长期下去就会让中国经济降速甚至失速,这样的代价我们承受不起。种种迹象表明,“为官不为”已经成为一种风险。
身在岗位就该有作为,这既是依法履职的要求,也符合反腐倡廉的规定。对于“为官不为”,问责是必须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开出了“药方”:一是完善考评机制;二是监督问责。“对实绩突出的,要大力褒奖;对工作不力的,要约谈诫勉;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
“为官不为”者该醒醒了。
中工网评论频道投稿须知 2010-10-12 |
话题圆桌:百姓的温暖完败官员的“乌纱” 2011-01-13 |
话题圆桌·全国两会特别专刊:公众期待“养... 2011-03-07 |
话题圆桌:反思互联网时代的版权之争 2011-03-30 |
聚焦:以生命的名义,严惩酒后驾驶 2009-08-29 |
中工时评:警惕强拆加暴力愈演愈烈 2013-08-13 |
中工时评: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方针 2013-10-14 |
中工时评:保护职工职业健康势在必行 2014-05-26 |
话题圆桌:记者因舆论监督被通缉,到底为哪... 2010-07-30 |
一周看点:2008,见证公民精神的成长 2009-0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