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中工时评-正文
中工时评:“互联网+”时代,上网不只为娱乐
杜鑫
//www.workercn.cn2015-07-24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大约在四年前,一家全球知名的百科类网站中文网传出了“由于经营不善遣散员工”的消息。该网站一名员工感慨说:“中国网民上网大多是为了娱乐,百科科普类网站在中国难有作为。”该网站当时可怜的流量似也佐证了这一点。四年过去了,国内科普类网站果壳网却让科技变得有意思起来。随着网民数量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网民渐渐地培养起了对科普类网站的兴趣。这个细微的变化,或许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网民需求的日益多元化。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7月23日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8.8%.占人口总数近一半的网民过去上网更多的是为了获取信息和沟通娱乐,如今在医疗、教育、交通等各公共服务领域都有需求。

  有专家指出,近年来,中国网民的互联网应用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种质变主要表现在互联网应用向提升体验、贴近经济方向发展。这实际得益于互联网+传统行业的发展,不但促进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也让互联网更加贴近生活。

  “互联网+”虽然是今年刚火起来的名词,但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却一直在进行。最为明显的是,互联网与传统零售业的融合,催生出了繁荣的网络购物市场,这个市场也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网络购物交易规模达到2.8万亿元。而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3.74亿人,这与网络游戏用户的数量相当。此外,互联网与金融、医疗、交通等传统行业的融合,让普通人的生活更加便捷,在网上就可以理财、看病、打车。

  早在2012年,一份调查报告就显示中国网民的需求日趋多元化,而“互联网+”不过是让互联网满足这些多元化需求成为可能。而过去,网民看似单一的需求,或许只是由于选择很少罢了。

  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上各类与生活密切关联的应用出现,以及互联网信息服务的精准化和针对性,不但能够满足网民的需求,还能开发一部分网民的新需求。比如,此前不需要用打车软件的用户,可能会因为有优惠劵或者打车更便利而选择网上叫车。

  根据CNNIC的报告,娱乐类应用作为网络应用中最早出现的类型,经过多年的发展,用户规模和使用率已经逐渐稳定。而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出台,互联网将带动传统行业的变革和创新,越来越多满足和开发网民个性化需求的应用将出现,网民上网的选择和目的也必将越来越多样化。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