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中工时评-正文
中工时评:用抢救生命的态度守护百姓安宁
林琳
//www.workercn.cn2015-08-27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已有半个月,截至8月25日下午3时,已经发现遇难者135人,仍有38人失联。

  新华社的报道显示,各方千方百计救治伤员,在院伤员伤情总体好转,大部分危重伤员已转危为安。根据救援需要,已累计从全国各地调派16个专业的80多名医学专家,天津市也组织了180多名专家在一线指导伤员救治。

  事故发生以来,我们看到也感受到了中央对此事故的高度重视,对在事故中伤亡的人员的重视,对那些房子受损、无法继续居住的居民的关照。为了抚平事故对天津港、对周边居民甚至对整个天津市造成的创伤,有关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包括医疗救治、现场清理、心理辅导等。

  每逢类似灾难和事故,在救援的黄金时间,我们都是不遗余力,救人都是最重要的。记得前些年的某次矿难,井下被困百余名矿工。当时电视媒体24小时直播拯救矿工的过程、进展,当终于有矿工被成功救出时,无论是现场还是电视机前,都有人鼓掌。我清楚地记得,那一夜,家里的电视一直没关,不是我彻夜未眠,只是想在半夜醒来时能第一时间看看,人救上来没有。

  如果我们能够用事后抢救生命的这种态度在事前保护百姓安宁,那些重特大事故还会发生吗?事后,安监部门来了,相关领导亲临现场,整夜都在忙碌;各种最好的资源、队伍也来了,迅速投入“战斗”或者时刻准备着……这当然是一种非正常的应急状态,但这种各方全力以赴,团结协作,誓死完成任务的态度,其实不该是一种“应急”状态,而应该在每一天的工作中都坚决贯彻执行。抢救生命只是一时,保护百姓日常安宁对不同的职能部门、不同职业岗位来说,却是每一天都做好自己本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试想,如果监管部门每一次都能一丝不苟地检查企业执行安全生产措施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将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如果城市规划能够严格贯彻科学合理规划,对危险品有足够充分的认识和重视,对百姓生命安全有足够充分的关切;如果企业主不是那么一切只向“钱”看,有一点儿社会责任、有一点儿道德血液,不把职工的生命当儿戏;如果安评、环评企业能在最初审核时尊重法律规定和制度,不向关系和人情妥协……事故还会发生吗?这诸多的部门、企业、环节,看似没什么必然联系,其实都在共守一个目标,就是安全。而守护安全就是在守护生命。

  事后的抢救,多少有些“亡羊补牢”;事前的防护,才是未雨绸缪。如果我们总在应该保护生命的诸多环节上掉链子、有怠慢,甚至故意放水、不作为,那么终究难逃出了事之后抢救生命的忙碌、辛苦乃至无法愈合的伤痛。

  打个比方,有些人病了,去医院,医生会全力救治,但有些病,医生可能会跟你说,很可能是平时生活不规律、不注意造成的,暴饮暴食、熬夜、嗜酒如命等等,都可能是“杀手”之一。国家机器的运行跟人这台“机器”的运行其实是同一番道理,平时的保养、维护做好了,便不必等到有零件坏了、锈了、伤到人了,才去抢修。安全生产如是,食品安全如是,产品质量、生态环境亦如是。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