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中工时评-正文
中工时评:“猴腮雷”讨嫌,也是一场“全民联欢”
吴迪
//www.workercn.cn2016-01-27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近日,央视公布了猴年春晚的吉祥物形象——一只名叫“康康”的水墨版猴头画像,还发布了在原作基础上制作的3D版形象。没想到“康康”刚一亮相,就遭到网友吐槽“简直被丑哭了”“这是猴腮雷吧”……

  吉祥物“很丑”,却意外引发全民吐槽大联欢。“康康”的诞生,本是想给公众送去欢乐,“萌萌哒”“机灵鬼”等等,随便来点什么赞誉都好。然而事与愿违,“康康”一亮相,围观者的吐槽已经超越“康康”形象本身,渐渐成为一场“调侃大联欢”。

  “这是变了质的猕猴桃吗?”网友针对水墨版猴头形象的吐槽还算“口下积德”,“键盘侠”们主要是对创作者精心融入的多种猴子特征,以及红黄绿乡土颜色元素的“内情”不甚了解,另外,对央视发布的该形象感到意外——此前报道有至少四组“备胎”,将择其一作为吉祥物,可最终却花落“变了质的猕猴桃”身上,网友难免“很受伤”。

  调侃多过谩骂,虽然不甚喜欢,但似乎还能接受。而升级版的“群口相声”主要落在3D版“康康”形象上。发布方在水墨版原作的基础上制作成了3D版形象,并一同发布了正面和侧面全身照,却遭到网友“花式调侃”——“3D的丑得清新脱俗”“行走的红绿灯,真可怕!”“肩膀上扛着肿瘤是什么鬼?”众网友纷纷表示要和设计师“聊聊”。

  各种调侃与吐槽,反映出大师与民众、个人与个人之间,在审美取向和标准上的差异,以及更深层关于3D形象设计技术滞后、公众眼光更挑剔、“全民春晚”不亲民等方面的思考。

  比如,3D卡通形象设计技术和水平一直是我国动漫产业中的一块短板;我们习惯接触和享受能够代表世界3D技术较高水准的作品,眼光越来越挑剔后再看“康康”,不讨喜的结果并不意外;以及央视高调提出办全民春晚,而“高手在民间”这种集体共识却没有在吉祥物的设计上得到体现,等等。

  从更轻松的角度看,本意带来欢乐的“康康”因为“丑”而“失之东隅”,却又“收之桑榆”地制造了另一份欢乐。一件“弄巧成拙”而又“皆大欢喜”的事儿就此形成,让全民提前进入了自逗自捧的春节大联欢环节。

  围绕“猴腮雷”的调侃是一个轻松的话题,又迎合了过年的喜庆元素。年关将至,人们压抑了一年的烦恼、压力,也算是找到个出口——在这种意义上说,“康康”功德无量。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