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1月24日晚,焦点访谈播出了一期聚焦P2P网贷行业的节目,以北京华赢凯来公司、借贷宝、象山天申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为负面典型,曝光了该行业一些平台涉嫌自融、承诺保本保息、高收益等问题。
实际上,早在今年3月26日,焦点访谈就曝光过P2P乱象丛生:自融、跑路、拆标、钻监管漏洞、银行存管平台少……节目里提到,大概只有不到5%的平台落实了银行存管。而在11月24日的节目里,这一数字还是不到5%。
大半年过去了,为何这个行业的顽疾难改呢?
分析来看,这是由于行业对这些问题重视不够,有些平台可能并不想解决这些问题。就拿银行存管来说,与各平台宣传起来热火朝天的劲头相比,落实银行存管的力度让人有些失望。网贷监管暂行办法的靴子已经落地,整治方案也出台了,监管力度加大,可仍有平台无视新规,迟迟不朝合规的方向发展。很多平台一拖再拖,常见的公关话语是:这是行业的共性问题,又不是我们一家存在的问题。暂行办法给了12个月过渡期,我们需要时间……给人们的印象是,很多平台表面上拥抱监管,暗地里却是按兵不动。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有其深层次的原因的。先来看一个最近疯传的数据:目前正常经营的P2P平台盈利的不足1%。投入大量资源获取资产、本息保障提高成本等都是P2P盈利能力差的原因。由此,部分平台并不想老老实实做事情,也不想通过正规途径去赚钱。“他们赚钱的路子是自融、发假标,获取投资人的钱,然后去干别的事情。”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如果落实银行存管,很难再自融、发假标。因此,自融问题久治不愈,很多平台不到最后也不会落实银行存管。当然,随着P2P的污名化,银行在选择合作对象时,也会慎重考虑。一些想合规但能力较差的平台,被银行挡在了门外。
从监管层的态度来看,合规是P2P的唯一出路。因此,上述不按套路出牌的违规平台难逃整治。然而,一些平台看到监管趋紧,不是想着如何去合规,而是耍起了滑头,逃避监管。实际上,这个行业的兴起,就是从监管套利开始的。如今,随着监管的强化,一些平台搞起了新花样,转而打出了向客户提供消费贷款的消费金融、可以像股票一样交易获利的虚拟数字货币等新招牌。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表示:“现在一看P2P不行了,金融科技、fintceh、区块链、数字货币,这些概念火了。做智能投顾、基金学习,转到这些概念来忽悠,本质都是打着创新的旗号,做的却是非法、不规范的事情。”
尽管乱象丛生,但是焦点访谈揭露的大多是伪P2P,严厉打击这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平台是行业大多数从业者的心声。曝光这些平台,是为了加速清理害群之马,还行业健康发展。从已出台的新规来看,监管层很懂P2P,已经有正本清源的想法了。这一轮整治过后,相信行业能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本栏目文章系中工网原创,网媒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中工网”,平面媒体如转载须经本网授权许可)
中工时评:多筹并举做好职工分流安置工作 2016-03-04 |
中工时评:优化消费环境 提振消费者信心 2016-03-15 |
中工时评:打破“周期性怪圈”,有形之手仍... 2016-04-12 |
中工时评:违法成本低是非法使用童工的“罪... 2016-04-26 |
中工时评:“双创”需打好知识产权这张牌 2016-04-27 |
中工时评:工匠精神,魂在匠心 2016-04-27 |
中工时评:高温津贴绝不能只是“纸上权益” 2016-05-30 |
中工时评:“家庭医生”缘何“叫好不叫座” 2016-07-06 |
中工时评:严管之下,P2P网贷行业会走向... 2016-08-30 |
中工时评:农业流动人口缘何拒绝“被城镇化... 2016-09-0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