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多家企业正开足马力生产口罩及各类防护物资,全力保障市场供应。图片来源:新华网
2月7日,在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外汇局局长潘功胜表示,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化。从内外部环境看,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因素正在增多,经济内在的韧性增强,这些都对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形成支撑。
事实上,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近日国内外资本市场出现大幅调整,但这并未影响世界对中国经济长期走势的理性判断。此前,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两大国际机构发表声明,对中国为疫情防控采取的措施表示支持,对中国经济的韧性“充满信心”。
毋庸讳言,这场来势汹汹的疫情,势必对中国经济造成不小的影响,酒店餐饮、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均受到不小的打击,而且可能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相对于2003年的非典而言,此次疫情造成的影响可能更大,波及面更广。但更值得一提的是,今日中国经济之体量较17年前已经大幅“扩容”,且业态更为丰富,创新力更为增强,应对严峻挑战的回旋余地更大。
过去一年,面对国内外不确定性增大的复杂局面,中国经济仍然交出一张漂亮的成绩单。根据日前出炉的2019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我国GDP总量接近100万亿元大关,稳居世界第二。中国经济增速为6.1%,虽然与上年6.6%的增速相比有所回落,但符合年初提出的6%-6.5%的预期目标,并且明显高于全球经济增速。这也意味着,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发展动力最足的火车头。据预计,2019年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将超过16%,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将达到30%左右。雄厚的经济实力,为中国经济应对各种挑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上述“成绩单”里还有一个具有风向标意义的数字是,2019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这意味着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进一步扩大,也意味着与此相关的文化、旅游、健康等各种需求将进一步攀升。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了,消费升级成为必然。事实上,仅以旅游业为例,去年国内旅游人次达到58亿,出境旅游人次亦达到1.4亿。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服务业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了45.9%,比上年又提高了1.7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则比上年下降了0.2个百分点。一升一降之间,消费结构的变化清晰可见。我国有14亿多人口,有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而消费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这都决定了中国经济有较大的潜力来应对各种挑战。
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则带动就业结构变化。2019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连续7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完成全年目标的122.9%。这意味着,7年来中国创造了至少9100万个就业岗位,而就业形势稳定也是中国经济韧性最直观的反映。值得注意的是,服务业的就业吸纳能力较农业、工业部门更强。以快递业为例,目前我国共有快递从业人员300多万人。他们支撑起了整个行业的迅猛发展——2019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预计分别完成630亿件和74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和23%。
再看外贸。2019年,我国外贸出口最终逆势增长5%。在国际贸易形势一度剑拔弩张的背景下获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更是中国经济韧性的一大体现。值得关注的是,2019年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1.4%,首次超过外商投资企业,成为我国第一大外贸主体。据统计,2019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达到40.6万家,这一数据较上年增加了8.7%。这些数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内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也是我国外贸内生动力的重要表现。
中国经济的韧性植根于改革开放40年来的积累,也在一次次迎接挑战中得以强化。正如本次疫情虽重创餐饮行业,但网上订餐的优势得以凸显,无接触送餐的方式更是应运而生。此外,远程服务、在线教育等行业则觅到了更多商机。这些新方式、新业态、新经济,不仅为中国经济应对挑战提供足够的腾挪空间,也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